遼寧鳳城檢察院:公益訴訟促共治 生態畫卷綠意濃

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韓宇 通訊員 鄂秋宇 李傑

“待到春暖花開時,林海與鳥鳴再次交響,綠意綿延的生態畫卷將徐徐展開……”近日,針對慄山天牛蟲害防治,參與行政公益訴訟的遼寧省丹東市鳳城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發出了心願。

遼寧省丹東市鳳城市位於東北地區長白山山脈東南角,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其中天然林面積達456萬畝,櫟屬林木佔比超過80%,是遼東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然而近年來,全國林業危險性有害生物——慄山天牛肆虐,給鳳城這片森林資源帶來了威脅。慄山天牛的幼蟲鑽蛀櫟樹主幹,導致林木枝條枯死。面對這種情況,鳳城市人民檢察院積極履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打響了守護鳳城生態屏障的森林保衛戰。

線索溯源:人大代表“吹哨”,公益訴訟破局

2024年9月,鳳城市某鎮人大代表向檢察機關轉交了一條重要線索:當地天然林因慄山天牛侵害,導致大量樹木死亡,生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

鳳城市檢察院公益訴訟辦案組迅速響應,依託“林長+檢察長”協作機制,聯合該鎮相關部門以及村級林長、護林員,利用無人機對受災林地進行劃片排查。

經調查,該鎮受災天然林面積達萬餘畝,涉及多個行政村,蟲害擴散風險極高。爲進一步掌握全市蟲害情況,鳳城市檢察院前往林業部門調取慄山天牛病蟲害相關案件材料,發現鳳城市其餘20個鄉鎮、街道的天然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慄山天牛蟲害問題。

府檢聯動:機制創新破藩籬,共繪治理同心圓

面對慄山天牛蟲害防治中的技術瓶頸與管理漏洞,鳳城市檢察院積極履行法律監督職責,依法向鳳城市林業和草原局公開送達檢察建議,推動蟲害防治工作規範化、科學化。

林草局高度重視檢察建議,迅速行動,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慄山天牛綜合防治方案》,構建了“物理消殺+化學防治+生物控制”三位一體的立體防控體系,並計劃於2026年冬季對重災區開展衛生撫育採伐,以徹底清除蟲害隱患,恢復森林健康。

鳳城檢察院還積極推動多方協作,邀請林業專家、人大代表、鄉鎮負責人共同參與研討,深入分析蟲害防治的難點與對策。在此基礎上,推動建立了“動態評估、規範作業、聯防聯控”三維治理體系,全面提升蟲害防治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此外,鳳城市檢察院同步將蟲害現狀及治理建議向鳳城市政府作專題彙報。鳳城市政府高度重視,立即將蟲害防治納入年度重點生態工程,並計劃在2025年財政預算中專項安排病蟲害防治資金,用於慄山天牛成蟲捕殺及綜合防治工作。

以點帶面:以案促治護公益,激活治理新動能

“我們通過‘府檢聯動’模式,打破了部門之間的藩籬,通過多方協作、科技賦能和法律保障,共同進行生態治理,形成了蟲害防治的強大合力,爲實現鳳城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鳳城市檢察院副檢察長蔣愛軍表示。

從檢察機關的“獨角戲”到多方參與的“大合唱”,鳳城市檢察院以公益訴訟爲紐帶,聯合協調政府相關部門及社會力量,串聯起生態保護的“責任鏈”,將“生態痛點”轉化爲“治理亮點”,探索出了一條“以法治思維破題、以系統觀念解題”的生態保護新路徑,爲森林病蟲害防治提供了可複製的司法實踐樣本。

“公益訴訟不僅是監督,更是搭建多方共治的橋樑。我們將持續跟進防治方案落地,確保森林病蟲害常態防治取得實效,讓每一畝公益林都有‘法治護林員’。”承辦檢察官對此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