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繼弘專欄-基本面成長支撐 AI領軍趨勢不變
擔心AI泡沫化的看法從2023年就已開始,主要是AI資本支出龐大,但實際落地應用有限。麻省理工學院在8月發表報告指出,雖然全球企業在生成式AI上的投入高達數百億美元,但僅有5%的生成式AI專案能真正帶來可量化的財務成效,更加深AI泡沫化的疑慮。
美銀10月調查顯示,經理人對AI泡沫擔憂浮現。從歷史經驗來看,當市場仍有不少AI泡沫化的看法,表示AI尚未真正泡沫化,當市場全面看好AI時,就要擔心泡沫形成。如有美國的投行分析師就表示,當AI真正進入泡沫情景時,受資本市場加速和AI投資持續的驅動,標普500指數可能在2026年底上漲至9,000點,比目前的指數和市場預估目標高出很多。
英國央行最近警告,隨着AI科技股估值飆升至歷史高點,全球股市正面臨劇烈修正的風險。不過綜合高盛、美銀等各投行看法,這波AI行情有堅實的基本面支撐,行情是由強勁獲利成長的科技巨頭帶動,而非過去由投機推動上漲的行情,大型企業擁有健康的資產負債表,爲AI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不像網路泡沫時期仰賴負債擴大融資,輝達等AI龍頭的估值也遠低於網路泡沫時期。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表示,AI將是繼電力與網際網路後,成爲全球第三項社會級基礎設施,AI產業正處於新一輪建設週期的開端。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也說AI的影響力可與印刷術、蒸汽機、電力、電腦與網際網路等歷史性技術發明相提並論。
大摩近日發佈最新報告強調,AI需求的增長趨勢仍在持續,許多新興應用領域纔剛剛起步。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表示,AI需求持續強勁,比三個月前預想的還要強勁。甲骨文預估六年總營收達600億美元的AI基礎設施專案,毛利率可達35%。由以上看法顯示AI投資持續,AI需求前景看好,說AI泡沫化尚言之過早。
最近AI科技股的調整壓力除了漲多外,主要是受到中國升級稀土管制及美提高中國關稅影響,市場認爲中美貿易戰火升高,應是談判籌碼,而非長期衝突,中美如能透過後續談判及協商達到共識,如中國稀土穩定供應,美維持中國原關稅及放寬科技管制等,那對科技股走勢只是短線衝擊,漲多調整後仍可再攻堅。
美股四大指數、輝達、博通和臺積電ADR等都呈年線上升助漲、9月KD值向上或上升至80以上高檔鈍化之中長多格局。臺股中長期走多,臺積電和臺達電股價頻創新高,9周KD值維持長時間80以上高檔鈍化強勢,部分AI領導股也持續創新高,能創新高就是多頭,有強勢股就可帶動類股及個股輪漲,臺股AI股領軍攻堅趨勢不變,只要美中貿易戰未惡化,逢震盪或拉回仍可選股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