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養肝正當時 養生調理這樣做
本文轉自:人民網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此時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中醫認爲,驚蟄前後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要注重順應肝木升發之性,使自己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天一般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省酸增甘 調肝健脾
驚蟄飲食養生要以“省酸增甘”爲原則,調暢肝主升發的特性,適當補益脾胃,飲食宜清淡稍溫,富有營養。可食用春筍、菠菜、芹菜、山藥、芋頭、雞肉、雞蛋、牛奶等新鮮蔬菜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保證肝氣疏泄,肝血充沛,同時又健脾養胃。也可以食用韭菜、洋蔥、香椿等辛香的蔬菜,可升發肝氣,醒脾祛溼,改善春困。
調暢情志 養護肝臟
驚蟄時節肝木旺盛,此時需特別關注情緒的調節,以避免因憤怒、焦慮等負面情緒導致肝氣鬱結。據中醫“疏肝解鬱”的原則,推薦您通過冥想、練字、賞花等方式舒緩心情,使肝氣得以條達。儘量保持從容、和緩、恬靜、愉悅的精神狀態,做到心胸開闊,避免情緒劇烈波動,避免暴怒和憂思多鬱,有利於肝氣疏泄,氣血調暢。
適當鍛鍊 生髮陽氣
驚蟄時節,可逐漸增加身體鍛鍊,不僅有利於氣血的通暢,還可以改善新陳代謝,減少體內多餘的脂肪贅肉。但此時鍛鍊不宜進行高強度的劇烈運動,避免損傷人體的陽氣,如果出汗過多,毛孔腠理疏鬆開泄,更易受風寒而誘發感冒。建議以舒緩的運動爲主,比如八段錦、太極拳、快走等。快走時可配合摩擦雙手、擴展胸腹、拍打肩背等動作以助疏通氣血,生髮陽氣。
穴位按摩 疏肝解鬱
針對驚蟄節氣,可通過按摩或艾灸特定穴位來調理臟腑功能。例如,足三裡穴是重要的保健穴位,對健脾和胃、提高免疫力效果顯著。此外,睡前揉按太沖穴(足背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能有效疏解肝氣鬱結,改善睡眠質量。涌泉穴位於腳底中央凹陷處,按摩或熱水泡腳可以激發腎水,降低虛火,對於春季常見的口乾咽燥、夜尿頻多等症狀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另外,神闕、關元、氣海等腹部穴位,適當按摩或艾灸也有益於脾胃運化及全身氣血暢通。
推薦三款食療方
(1)菠菜豬肝湯
【功效】補肝養血明目。
【材料】豬肝200克,菠菜250克,澱粉適量,麻油5克,精鹽、醬油、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豬肝洗淨切薄片,用幹澱粉漿漬。將菠菜洗淨切成段,根部剖成四開。將鍋放在大火上,加水一大碗。等水開後,把豬肝一片片分開下鍋,加入少許醬油、精鹽,等鍋中湯開時,再加入菠菜,等到再一次開時,加上適量味精、麻油即成。
(2)女貞子粳米粥
【功效】補腎滋陰。
【材料】女貞子10粒、梗米110克。
【做法】將女貞子洗淨裝入紗布袋,再將粳米洗淨,放入女貞子紗袋,加水煮粥即食。
(3)滋陰清肝菊花飲
【功效】菊花歸肺、肝經,具有疏風、清熱、解毒之功效。
【材料】菊花適量。
【做法】開水沖泡即可。
驚蟄時節,應注意預防哪些“外邪”?
驚蟄後如何合理進行健身運動?
驚蟄多胃病該怎麼吃?
驚蟄時節,如何祛溼健脾、增強正氣?
一年有四時變化,有24個節氣的更替,不同的節氣有不同的氣候,這些氣候變化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個人健康手冊(二十四節氣)》系列,是人民好醫生客戶端邀請知名中醫專家,根據二十四節氣的變化規律,通過防病調理、飲食養生、運動按摩等,調整人體節律,平衡陰陽,與自然界的陰陽變化相應,從而達到健康養生的目的。想了解更多驚蟄養生知識,請點擊查看《個人健康手冊(二十四節氣·驚蟄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