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節氣養生 提升身體免疫力
太沖穴。(馬光中醫提供)
合谷穴。(馬光中醫提供)
春雷一響迎驚蟄!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是「驚蟄」節氣,代表春回大地,氣候逐漸回暖,冷暖空氣交替,也是各種細菌病毒的活躍時節。醫師提醒,隨着氣候變化,容易出現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因此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油膩和辛辣食物,切勿暴飲暴食。
民權馬光中醫診所醫師劉宇真指出,驚蟄屬於春季,春又屬木,代表生長和變化,對於身體的調養尤爲關鍵,可從飲食、作息,以及按摩穴位方式來調整養生。
劉宇真表示,氣候變化,容易出現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問題,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油膩和辛辣食物,建議多食用綠色食物養肝,像是花椰菜、蘆筍、菠菜、油菜等,也可以多攝取植物性蛋白質,例如豆腐、豆漿、毛豆、黑豆等,提供身體能量提升免疫力。
在中醫理論裡,春季屬木,木主肝。肝主疏泄,與消化機能有關,肝氣如果鬱結,會間接影響脾胃功能,加上春季豐沛的雨水帶來的溼氣,會加重脾胃負擔,一旦脾胃無法正常袪溼,便會出現容易疲倦、睡不飽的「春困」症狀。建議保持愉快心情、早睡早起、避免過度負面情緒積累。
劉宇真也分享,驚蟄節氣時期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穴位按摩,促進氣血的流通和調整身體的狀態,可按壓太沖穴、合谷穴,疏肝解鬱、促進全身經絡的通暢。
此外,可以多做太極、瑜珈等運動,例如瑜珈中的下犬式,能夠有效拉伸和放鬆大小腿、髖部和脊柱的肌肉,幫助緩解腰背和膝蓋後側的疼痛,也可以在下午時段,背對太陽曬15到20分鐘,保持規律的深呼吸,從自然中獲取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