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快評丨發放育兒補貼:用“真金白銀”爲生育減負爲幸福加分

中工網評論員 張雪

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制定促進生育政策,發放育兒補貼,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

很快,“發放育兒補貼”的詞條便衝上了社交媒體的熱搜,且熱度居高不下。不少網友留言表示:“實實在在的好政策,要狠狠落實”“希望快點推進”……

人們對“育兒補貼”何以如此反響強烈?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爲這切中了近年來存在於一些育齡家庭中的“不敢生”“生不起”等痛點。對一些人而言,生育帶來的成本和壓力並不只是“懷胎十月”,而是貫穿生育、養育、教育的長期過程,會影響家庭多年的經濟支出、生活計劃和安排,以及個人的職業發展等。這些現實問題的存在,讓不少育齡夫妻對“生兒育女”望而卻步。

如今,“發放育兒補貼”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讓人們看到了國家對生育問題的關切和重視,其引發熱議也反映出人們對“真金白銀”的生育友好政策的期待。事實上,近年來,已有不少地方在育兒補貼措施方面積極行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在四川攀枝花,二孩三孩家庭每月每孩可領取補貼500元,直至孩子3歲;在湖北孝感,符合政策生育二孩、三孩且子女在本地落戶的家庭,每月分別享受300元、500元育兒補貼,直至幼兒滿3週歲;黑龍江哈爾濱對符合條件的二孩、三孩家庭,每月分別給予500元和1000元育兒補貼……這些實踐爲育兒補貼的全面推行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

當然,一項“育兒補貼”,不能解決育齡家庭的全部壓力。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是一項長期的、綜合性的工程,需要更多精細的、有針對性的生育支持措施和政策,真正爲生育減負、爲幸福加分。

來源: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