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酒業報道丨全國人大代表、捨得酒業陳柏蓉:用AI來預測白酒質量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記者 文靜 重慶報道

一位30年老師傅的舌頭和AI人工智能相比,誰更厲害?

當DeepSeek破解了窖池微生物“黑箱”,讓"看汽摘酒"依賴數十年經驗的工匠技藝轉化爲可量化複製的數字模型,中國上千年的傳統釀酒工藝正迎來智能化加持。

隨着傳感器運用到窖池羣進行監測,大數據採集讓"輕、鬆、薄、勻"的上甑要訣被拆解成氣壓、溫度、填料密度等參數組合。有着深度學習能力的AI開始進入到白酒生產銷售的各個環節。

全國人大代表、捨得酒業酒體設計師陳柏蓉 圖源:捨得酒業

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捨得酒業酒體設計師陳柏蓉提交到2025年全國兩會的建議中提到,基於窖池數據,酒企可以運用AI技術構建窖池模型,預測不同窖池在不同季節、不同工藝條件下的出酒品質和產量。

那麼,當AI開始理解大麴中微生物的竊竊私語,這場智能革命是否將用“數字匠人”代替傳統匠人?

“最終,我們的目標是通過風味組學和機器學習技術,實現白酒生產的智能化和數字化,提升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推動白酒行業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貴州大學教授邱樹毅說。今年2月,他所帶領的團隊剛在國際食品TOP期刊《Food Chemistry》上發表了機器學習在白酒中的判別及預測相關論文。

由此看來,這不是一場顛覆的遊戲,而是白酒守正創新的又一次註解。

擁有窖池的白酒企業,都有一羣特殊的“工人”,它們沒有社保,不領工資,日復一日,勤勤懇懇的工作着。這就是微生物。

《老窖學》一書的主編之一四川省社科院教授李後強指的老窖是那些使用時間較長,積累了豐富微生物羣落的窖池,這些微生物羣落在窖池內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有助於釀造出品質較高的白酒。

“數以億計的微生物是白酒釀造的重要‘工人’,他們有着自己生存與繁衍的本能需求,有天生的特殊‘智慧’,有自己‘文化’和‘文明’,有屬於微觀世界的社會規則,有自己的行爲特徵和內在規律。研究白酒窖池中微生物之間的作用關係,對於深刻認識白酒的生命、活態和根基具有重要意義。”2月剛出版的《窖池學》寫道。

因此,對窖池發酵中釀造微生物的瞭解多少,直接關係到白酒的產量和質量。

科技的發展,開始用數據來滋養和佐證傳統工藝。算法以數字匠人的身份參與釀酒,甚至可以讓酒質提前被看見。

今年,全國人大代表陳柏蓉提出建議,白酒行業要構建數字化生產管理體系和質量把控追溯體系。

她提出,企業要運用物聯網技術和自動化技術,通過傳感器實時採集窖池的溫度、溼度、酸度、酒精度等關鍵數據,建立釀造過程數學模型,實現對發酵過程的智能監控和精準調控。

在適時獲取窖池數據的基礎上,企業要運用AI技術構建窖池模型,預測不同窖池在不同季節、不同工藝條件下的出酒品質和產量,從而指導生產決策,優化窖池使用和釀造工藝,提高優質酒產出率。她希望,物聯網和人工智能在白酒發酵過程中的運用技術得到推廣,從而提升整個行業的生產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

此外,陳柏蓉認爲,白酒行業還應該建立監管大數據平臺,整合企業生產、銷售、質量檢測等信息,實現對白酒產業的動態監管。對採用新技術、新設備,建設數字化生產管理體系、溯源系統的企業,政府要給予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支持。

事實上,將AI技術應用到白酒企業的各個環節,捨得酒業早已開始探索。

去年6月,通過面向社會公開徵集和評審,捨得酒業在收到1892個名字中審覈確定了公司首位數字人叫“舍小滿”。今年2月,在捨得酒業2025年工作會議上,“舍小滿” 首次以新員工的身份亮相大屏。

捨得酒業市場部相關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虛擬人技術目的在於構建與年輕消費羣體的深度鏈接。目前,在捨得酒業國家級4A景區,數字人通過大屏互動講解;在電商平臺直播,虛擬數字人進行公司文化和產品宣傳介紹,今年春節期間,捨得酒業電商銷售額同比大幅增長;在服務端,以智能客服爲核心,虛擬人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升響應效率。

在銷售環節,AI已成爲智能銷售助手,在培訓的各類場景中扮演角色,讓捨得酒業的銷售人員提高了對複雜市場的應對能力。

在質檢環節,以前捨得酒業需對每一瓶產品進行燈檢,確保生產入庫產品沒有異物。如今隨着光瓶酒銷量增大,採用AI技術的質檢設備大幅提高了質檢效率和質量。據捨得酒業統計,每條生產線的效率較之前提高了70%。

無論採用AI技術釀酒,還是將AI運用在賣酒上,都不是爲了替代傳統匠人和營銷人才,尤其是擁有技術的高技能人才。

捨得酒業數字化管理中心總經理劉利華曾表示:“過去按照傳統的經驗進行釀造,只能小作坊式和小而美的生產。但當我們真的要走向全國,甚至走向世界的時候,企業規模越來越大,提升全鏈路的管控效率,一定是通過數字化的手段才能實現。”

所以,數字匠人不是替代,而是賦能。機器學習的深度永遠不能替代人的溫度。傳統的釀造技藝不僅不能丟失,還要一代代傳承。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當下,人才的重要性愈加突出,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嚴重不足,人才流動的體制性障礙尚未取消,人盡其才的用人機制有待完善。白酒行業作爲傳統產業,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同樣面臨着年輕的技術工人流失嚴重、新技術和新技能人才短缺、人才流動性不足等難題。

陳柏蓉建議,有關部門建立全國技能等級證書跨區域互通互認機制,已獲得第三方評價資質的全國性社會團體組織直接向國家評價中心備案,評價證書與各省證書互通互認,讓技能人才真正流動起來。

她還提出,簡化技能人才補貼申領程序,放寬技能人才補貼取證時限要求,鼓勵技能人才回鄉創業,從政策上給予傾斜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