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賴總統夜會對美談判團隊,顧誰的利益?
賴清德總統日前率行政院長卓榮泰、國安團隊與在美國的經貿談判團隊視訊通話。 圖/總統府提供
賴總統深夜與赴美談判團隊視訊連線,下達指示:「務必以維護國家及產業利益、國民健康與糧食安全爲核心任務。」這些指示聽起來方向清晰、立場堅定,卻道破兩項事實:其一,美國在產業政策、醫藥、農業和肉類進口逼我方讓步,政府至今無明確底線,才需臨陣叮囑;其二,賴清德試圖藉這場深夜通話,掩蓋經貿決策體系斷線及政策準備不足的窘境。
川普公開對臺施壓,將我納入「貿易不公平國家」名單,並對我訂出卅二%的高稅率。無論從貿易順差、產業補貼、或非關稅障礙的角度,臺灣都被點名可能成爲高關稅制裁目標。如越南即便全面讓步,仍未能免除高關稅懲罰。此時,臺灣更需有策略、有縱深、有談判力的團隊領航;但外界看到的,卻是由不嫺熟經貿的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率領談判。再看總統府倉促的視訊,沒有經濟部長、沒有農業官員、沒有國發會官員參與的國安高層視訊,恰恰暴露了賴政府的戰略虛空。
國安體系或許熟知臺美關係分寸,卻無法取代財經、農業或國發部門的專業。若真如賴清德所說「健康與糧安是核心」,那麼,衛福部長、農業部長爲何缺席?若重視產業發展及關稅平衡,財經首長又在哪裡?當川普擺明「臺積電赴美設廠仍不能換取優惠」,政府是否曾檢討這項戰略投資的代價?又或者,臺灣始終只是單向付出,卻不知如何換取相對回報?
事實證明,賴政府的經貿決策早已係統失靈。汽車產業面對高關稅威脅,未見轉型輔導或補償備案;農業面臨基改與藥物標準鬆綁壓力,亦毫無糧食安全評估或相關補助政策;工具機等出口大宗受臺幣急升、金融震盪重創,業界多次警告,經濟部始終狀況外,沒有應對措施。甚至,連美方談判進程爲何,我方是否設定談判紅線,產業界均一無所知。資訊不對稱、決策不透明,使民間對政府的信任崩塌。
賴政府標榜親美,卻無法從美方取得任何實質讓利。當臺積電在川普壓迫下變成「美積電」,承諾投資三兆元換來的只是川普的倨傲與施壓,卻得不到美方的尊重與顧惜。如今,政府還要民衆苦吞臺美談判的各種可能代價,不排除農產品開放、醫藥標準鬆動、非關稅障礙拆除等讓步,還包括隨關稅衝擊而來的產業危機及勞工失業等問題。賴政府準備不足又矇頭瞎幹,到底要把臺灣帶向何方?
社會焦慮蔓延,企業與勞工無所適從,卓榮泰內閣仍沉浸在口號治理,根本無計可施。經濟部長郭智輝被排除在覈心談判決策圈外,對外發言一路荒腔走板,國發會成爲形式單位,企業界發聲無人理會。治國若只剩總統深夜視訊,藉幾句訓話救火,那才顯示政府治理機制已降到臨界點。
賴總統的深夜視訊,表面上說是爲民把關,其實更像是「走夜路吹口哨」,爲自己的心虛壯膽。若政府治理無法建立以實務部會爲主、產業爲根本、政策有底線的決策體系,提不出因應關稅戰的有效戰略及作爲,空談什麼「九大面向,廿項措施」的口號式政策,都無濟於事。最後,不論是廿趴或卅趴的關稅炸彈投下,都是業者和民衆必須承受,賴政府不需要全民爲此預作一些準備嗎?
國人有權追問:政府究竟爲誰在談?重點放在哪裡?這場深夜視訊,與其說是心繫國家利益,不如說是賴清德的形象工程,宣傳而已。賴政府必須拿出實績來說服社會,而不是藉公關操作來支撐這個失效的決策體。時間不會等人,人民更不會永遠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