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高通 雲端AI ASIC交鋒 三關鍵拚勝負
行動應用處理器龍頭聯發科與高通尋找新成長曲線,AI ASIC成爲最新戰場。圖/本報資料照片
智慧型手機市場邁入成長停滯,迫使行動應用處理器(AP)龍頭聯發科與高通(Qualcomm)尋找新成長曲線,AI ASIC(專用晶片)成爲最新戰場。兩大業者近日雙雙加入輝達主導的「NVLink Fusion」聯盟,宣示將在高效能運算(HPC)與雲端AI市場正面交鋒。
全球智慧型手機AP受換機週期拉長影響,成長動能趨緩,晶片巨頭因而延伸戰線至雲端AI ASIC。半導體業者指出,HPC SoC(系統單晶片)整合設計、高速互連SerDes技術,以及先進製程與封裝能力,是未來勝出的三大關鍵。
手機晶片雙雄在先進製程上皆仰賴臺積電。據悉,明年兩家業者都將進入2奈米世代;其中,聯發科16日搶先宣佈,首款採用臺積電2奈米制程的旗艦SoC已完成設計定案(tape-out)。
業界分析,聯發科憑「快」卡位,並於Arm架構累積量產經驗,近期更參與輝達DGX Spark-GB10專案,負責20個核心與後端設計,產品效能達1000 TOPS,展現高階設計實力。同時,聯發科在Google第七代TPU專案中承擔I/O與後端設計,象徵正式跨入雲端量產行列。
此外,聯發科持續推進SerDes技術,自研448G高速互連並完成224G商用驗證;封裝部分則預訂臺積電CoWoS產能,並佈局CPO(共同封裝光學)與3.5D封裝,強化HBM整合能力。
高通則持續鞏固技術壁壘。繼2021年收購Nuvia,取得Oryon CPU自主開發能量後,今年再砸資金買下高速I/O龍頭Alphawave,補齊SerDes短板。同時,高通在車用、筆電等邊緣市場具領先優勢,累積龐大應用場景的實戰經驗。外界認爲,雙方能否在AI ASIC賽道勝出,關鍵仍在於CSP(雲端服務供應商)的採納意願、算力與成本表現,以及先進製程產能的保障。隨着輝達生態系逐步成形,市場預期2026年前雲端AI ASIC將邁入成長快車道。對手機AP雙雄而言,此役不僅攸關轉型,更可能改寫AI晶片產業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