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霧溪堰塞湖水位狂漲 「今昔照片對比」超震撼

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的水位高度與道路幾乎齊高。 (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粉專)

花蓮太魯閣燕子口步道昨(17)日發生崩塌,導致立霧溪河道受阻,形成新堰塞湖,隨時有潰堤可能。林保署花蓮分署昨日PO出現場畫面掀起討論,堰塞湖的水位高度與道路幾乎齊高,和過往相比,差異極大。

林保署花蓮分署在臉書粉專指出,崩塌壩體高度約50公尺,海拔270公尺,距離鄰近臺8線道路僅260公尺。依陽明交大團隊初步估算,以海拔260公尺計,堰塞湖蓄水量約270萬噸,蓄水面積約10公頃,回水長度約1700公尺,若在1小時內潰決,水流預估於約50分鐘後抵達下游錦文橋,屆時河牀水位恐上升約5公尺;通過錦文橋後,因河道擴寬,水位上升幅度約2公尺。

從林保署花蓮分署PO出的現場照片,可見堰塞湖水面幾乎和路面齊高,對比先前的水位高度,升高幅度相當明顯,不少網友在Threads上喊震撼,「看到水這麼高,也懷疑自己眼睛壞了」、「大自然的力量太可怕」、「我的媽啊,那個距離有多高啊,我還以爲是假的」。

過去的燕子口,可見水位高度與路面有相當高的距離。(圖/中時資料照)

目前太魯閣國家公園已宣佈全區緊急封閉,禁止人員進入,提醒民衆務必注意安全。花蓮秀林鄉大天祥地區(關原、洛韶、西寶、天祥)、富世村民樂社區(富世村第9鄰)、秀林村民有社區(秀林民有1至3鄰)今(18日)日停止上班上課。

在「風神」颱風外圍環流及東北季風雙重影響下,各地降雨機率增加,氣象專家林得恩指出,迎風面的北部、東北部及東部地區,都是降雨熱區,降雨量將最爲顯著。花蓮地區民衆務必嚴加防範,林保署花蓮分署表示,目前相關單位正密切掌握現場情況,將隨時更新最新進度與安全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