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亮:靈活就業羣體社保,可探索“低門檻、分檔次、靈活繳費”
隨着新就業形態的迅速發展,外賣騎手、自由職業者等靈活就業人員的權益保障問題日益凸顯。近日,京東、美團和餓了麼陸續宣佈將逐步爲外賣騎手繳納社保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爲此,新京智庫舉辦“數字勞動者的權益保障:新就業形態羣體繳納社保研討會”,邀請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與專家學者共同深入探討外賣騎手的社保繳納問題。
由於現行社保制度以勞動合同爲基礎,而大部分靈活就業人員並未與企業建立完全勞動關係,導致他們難以納入社保體系。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律師協會會長、國浩律師(成都)事務所首席合夥人李世亮表示,現行社保繳費機制需要調整,靈活就業者可以採取“低門檻、分檔次、靈活繳費”的模式,根據收入水平選擇適合的繳費比例。
靈活就業人員較難適用傳統社保體系
李世亮介紹,當前的社保制度要求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社保費用,但靈活就業人員往往以個體勞動者身份存在,與平臺公司之間的關係並非傳統的僱傭關係,而是勞務合作或承攬合同。這種法律界定使得他們難以享受企業繳納部分社保費用的權利。2021年人社部等部門發佈的《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不完全勞動關係”的概念,通過區別於傳統勞動關係的“三分法”,也使得靈活就業羣體有了法律身份認定的可能。
李世亮表示,企業的探索值得關注,比如有平臺在今年宣佈嘗試爲外賣員繳納“五險一金”,但這意味着企業需與外賣員簽訂正式勞動合同,改變原有的靈活就業模式,進而影響從業者的靈活性和自主性。“比如我原來想上班就上班,想下班就下班了,我還可以同時幹幾份工作,很靈活,但建立勞動合同關係後就不一樣了。”
同時,按現行社保制度需要按照平均工資制定繳費基數,但靈活就業羣體的收入分佈不穩定、過渡性較強等職業特徵決定了這一標準或許難以制定,而從業者也要考慮個人是否能承擔繳納成本等問題因此,單靠企業探索推動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還需要從制度設計和法律層面予以完善。
靈活就業可適用“低門檻、分檔次、靈活繳費”
李世亮認爲,解決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問題,首先需要修訂相關法律規定,明確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適用方式。其次,現行社保繳費機制需要調整。對於靈活就業者,可以採取“低門檻、分檔次、靈活繳費”的模式,使其根據收入水平選擇適合的繳費比例。例如,允許個人自主選擇繳納比例,而不是按照傳統固定工資基數計算。
其次,現行社保繳費機制需要調整。對於靈活就業者,可以採取“低門檻、分檔次、靈活繳費”的模式,使其根據收入水平選擇適合的繳費比例。例如,允許個人自主選擇繳納比例,而不是按照傳統固定工資基數計算。
此外,還需推動社保跨地區轉移,實現全國範圍內的統一管理,使靈活就業人員在不同城市工作時,社保權益不受影響。同時,可以引入商業保險作爲補充,爲靈活就業人員提供更有針對性的保障。
此前,在人社部等部門指導下,美團、餓了麼等用工平臺已在部分省市啓動新型職業傷害保險試點,比如試行“按單保障”的方式,騎手每接到一單,平臺就上0.06元的保險;通過這種補貼形式,也解決了外賣騎手無法以個人身份繳納工傷險的問題。根據平臺措施,未來還將持續完善養老保險等社保覆蓋範圍,儘可能把更多的外賣騎手納入到保障體系中來。
李世亮表示,當前政府正在鼓勵各地探索試點,部分地方已推出新型社保繳費模式。例如,一些城市試行“個人賬戶+政府補貼”的方式,緩解靈活就業人員的繳費壓力。未來,隨着試點經驗的積累,國家層面應儘快修法,將成熟的政策固定下來,以保障新就業形態羣體的社保權益。
未來,如何在保障靈活就業人員社保權益的同時,避免企業承擔過重負擔,併兼顧就業市場的靈活性,“這仍然是一個需要持續探索的問題。”李世亮說。
新京報記者 肖隆平
編輯 鄭偉彬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