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扭虧 業績回暖?最小市值酒企皇臺酒業還未脫困

(原標題:財說 | 利潤扭虧,業績回暖?最小市值酒企皇臺酒業還未脫困)

市值最小的白酒企業皇臺酒業(000995.SZ)似乎脫困了。

2024年皇臺酒業營收1.72億元,同比增長12%;歸屬淨利潤2770萬元,同比增長285%,相較2023年的虧損1501萬元,實現扭虧;扣非淨利潤爲1061萬元,相較2023年同期的虧損600萬元,同樣實現扭虧。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3867.37萬元,同比增長6.4%;歸屬淨利潤343.73萬元,同比增長294.78%。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受困的主業

皇臺酒業主要從事濃香型白酒的釀造與銷售。公司主要市場在甘肅省內,以武威、蘭州和天水3個地區爲主要銷售中心,2024年白酒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64億元,佔總營收比例的95%。

近年來因股權問題,皇臺酒業控股股東幾經更迭錯過了白酒黃金髮展時期。目前公司白酒產業擁有“皇臺”和“涼州皇臺”兩大品牌,窖底原漿(主要產品線,定位爲中高端,窖底原漿18售價在480元左右,窖底原漿12售價在220元左右)、皇臺經典(高端產品線,經典皇臺酒售價在320元左右)、皇臺六鼎(中端產品線,紅六鼎售價在150元左右)等系列產品。

表面看,皇臺酒業的業績已出現好轉,實際上盈利最大的“功臣”是衝回經營利潤。公司多年和原上游包裝材料供應商無錫市梅林彩印包裝廠的訴訟於2024年完結,以430萬元清償該案所有債務,往年計提的預計負債衝回經營利潤1800多萬元。

從市場來看,皇臺酒業的產品並未受到認可。2024年公司經銷商數量182家,相較2023年末的212家減少14%。其中,甘肅省武威市增加23家至42家,而甘肅省其餘地區及外省減少高達53家經銷商,僅存140家。

經銷商是白酒企業實現規模化、區域深耕的核心支柱,尤其在渠道下沉、資金週轉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經銷商憑藉本地化的終端網絡(如商超、菸酒店),幫助白酒企業觸達下沉市場及偏遠地區,降低企業自建渠道成本。同時,經銷商的預付貨款制度,可以顯著改善企業現金流,支撐酒企的“高毛利+低週轉”模式。

在競爭更爲市場化的天貓、京東、抖音等線上平臺,皇臺酒業2024年僅實現銷售收入463萬元,甚至不及同期利息費用。

失敗的副業

爲了擺脫困境,皇臺酒業並沒有選擇深耕白酒主業,而是“搞副業”。公司曾經想發力紅酒,其擁有5000畝釀酒葡萄基地,產品爲涼州乾紅、皇臺乾紅等,並將“涼州”系列葡萄酒定位“中國紅酒強勢品牌”,對外宣稱“努力打造中國最好的葡萄園,釀最具西部風韻特質的葡萄酒”。然而2024年公司葡萄酒成品銷售量爲63.73噸,同比下滑5.75%。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紅酒設計產能爲1萬噸,實際產能爲1212噸,產能利用率不足15%;白酒產能爲2531噸,設計產能爲1萬噸,產能利用率不足3成。皇臺酒業也深知業績不如人意,直言“主要系市場影響”。

一個副業失敗,皇臺酒業還想新設另一個副業醬香白酒。2024年7月25日,公司公告擬出資1650萬元、佔合資公司股本55%和無憂酒業在貴州茅臺鎮共同投資設立酒企,該公司主要佈局醬酒市場,以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提升綜合競爭力。投資項目已通過董事會會議。

令人吃驚的,僅僅過了一週,8月1日公司再度公告“本次對外投資項目尚有需要明確的事項,基於審慎性原則,經與交易對方充分溝通和友好協商,決定終止本次對外投資事項。”

皇臺酒業的放棄和缺錢有關,公司的高負債在整個白酒行業較爲罕見。截至2025年3月公司資產負債率達66.47%,位列申萬20家白酒企業倒數第二,僅次於*ST岩石(600696.SH),賬上貨幣資金僅有2735萬元。同時,公司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爲0.75和0.22,償債壓力較大。

債務壓力直接帶給皇臺酒業利息支出。和一般酒企每年大量利息收入不同的是,皇臺酒業資金鍊長期處於緊張狀態,2024年利息費用達639萬元。

不僅是公司自身,股東們的股權也處於質押和凍結中。皇臺酒業第一大股東北京皇臺商貿持有的2467萬股股份中,已質押2410萬股,佔其持股比例的97.7%,佔公司總股本的13.58%;第二大股東上海厚豐投資持有的全部977萬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的5.51%)更是被輪候凍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