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巷煥新顏 “微改”沁人心西固區居民“點單”式參與城市“微改造”繪就生活幸福圈
初夏,午後的陽光裡飄來陣陣花香。67歲的張恩太每天都要走進西固區先鋒路街道的城建巷裡,踩着新鋪就的防滑水泥路遛彎。
過去這條巷子雨天泥水橫流,坑窪處積成“小水塘”,他得拎着褲腳踮腳走。如今路面下藏着排水暗溝,雨天再不見積水,垃圾箱也被挪到了背陰處。最能吸引張恩太的是巷牆上的彩繪——跳皮筋的丫頭、老式“二八”自行車,還有嵌在牆裡的搪瓷缸、鐵皮手電筒。“這不就是我年輕時的家當嘛。”他摩挲着車鈴鐺直咂嘴。
傍晚路燈亮起,幾個老街坊坐在巷道凳子上嘮嗑。“路平了,牆靚了,連麻雀都愛往這兒撲騰。”張恩太眯眼笑道,“這老巷子,總算有了精氣神了。”
西固區城市“微改造”的“繡花功夫”,都藏在這些“量身定製”的細節裡。
“社區改造不是拍腦袋,而是居民‘點單’、我們‘接單’,你看,居民提出的遮陽棚、街角文化等需求都被納入設計。”西固區新城鎮新維路社區黨委書記王麗娜翻開意見徵集臺賬說,按照居民意見設計,根據居民需求打造,讓閒置空地變成了羣衆家門口的幸福圈和共享客廳。
走進莊浪西路社區,口袋公園、健身器材、休閒長廊等設施一應俱全。精緻的院落,幽雅的環境,讓人很難想象,這裡曾經是一個髒亂差的“三不管”樓院。
莊浪西路社區充分發揮社區“大黨委”聚合作用,抓住老舊小區改造機遇,將塑料三廠、機械化和社區院三個小區的隔牆拆除,實現“三院合一”,將3個小區隔牆拆除後改造爲鄰里長廊,成爲居民休閒的好去處。
來自西固區住建局的一組數據顯示:近3年,全區完成120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1.52萬戶居民。特別是樓道里的適老化扶手與單元門口的無障礙通道,讓坐輪椅的老人出入自如。
西固區住建局局長陳偉介紹,2025年實施的10項民生實事項目中,老舊電梯更換、長者食堂建設等直指急難愁盼問題,以一項目一專班機制壓實責任,讓城市更新成果實實在在體現在居民腳下的路上、身邊的綠植旁、回家的電梯裡。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董永前 通訊員 王天琦
責任編輯:王旭偉
來源: 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