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環境“微”改造實現孤殘老人“陽光生活”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趙昂 通訊員 李炳旺 孫奇 汪昌化

“家,還是原來的家,但又有些不同——牀上鋪上智能牀帶,能實時監測生命體徵數據,服務人員可以實時掌握我的情況;牀下墊着充氣牀墊,可以防止褥瘡;衛生間馬桶旁、淋浴處安裝了輔助把手,防止滑倒。這樣既可以不用住敬老院,又有人可以實時關注我,照顧我,真的是省心了、安全了!”近日,提起居家養老牀位“微”改造,安徽省天長市仁和集鎮王橋村年逾七旬的殘疾老人董福雲十分開心,感嘆不已。

像董福雲一樣,今年76歲的該市汊澗鎮張營村王奶奶,早年因病長期癱瘓在牀,民政、殘聯部門出資3000多元對她家進行適老化改造,並根據其意願建立家庭養老牀位。

“政府爲我們安裝的養老牀位極大地便利了我老伴的日常生活,包括睡眠、洗浴、如廁等方面。同時,在家中用輪椅能夠自如轉動行走,也讓她能夠自行用餐。孩子們看到她能夠自我照顧,對此感到十分欣慰。”張奶奶的丈夫開心地說。

近年來,天長市致力於建設家庭養老牀位等智慧養老設施,對老人住所的臥室、衛生間、廚房、客廳、樓梯等關鍵位置進行適老化改造,營造無障礙空間;對住所安裝必要的網絡設備和智能化設施設備,包括網絡連接、呼叫應答、智能感應、生命體徵監測等必選項目,實現24小時遠程智慧化服務響應。此外,還由專人爲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康復理療、陪同外出就診等服務。除服務老人外,工作人員還可對長期照護老人的家屬開展康復知識、護理技巧、精神慰藉、安全防範、安寧療護等護理培訓。

“家庭養老牀位帶給老人的變化,還不止這些。我們每月上門服務4次,基本上每週一次,爲老人測量血壓、血氧等生理指標,查看日常服務記錄,如果發現老人身體情況異常,會及時告知家屬並建議去醫院就診。”安徽社家服務機構工作人員介紹道。

據統計,僅2024年以來,天長市已爲597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安裝了家庭牀位,同時還有700多位老人享受着居家上門服務,實現老人“養老不離家”的心願。

下一步,天長市將以完善“中心+服務站+居家”養老模式爲基礎,繼續圍繞老年羣體多元養老需求,通過改善基礎設施、引進社會力量、創新養老服務方式等措施,破解失能老人照護難題,形成“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15分鐘服務半徑”,從“線上”到“線下”,打通老年暖心服務“最後一公里”,不斷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