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騎手重保障 “90後”求現金 百萬騎手的社保“棋局”

羊城晚報記者 沈釗

臨近外賣點餐的晚高峰期,穿着各色衣服的騎手,在城市商超外圍的空地上摩拳擦掌地等單。訂單通知音逐漸響起,騎手們來來往往、電動車開始走街串巷……在城市便捷生活這件事情上,騎手們已經是城市煙火的底色之一,與此同時,隨着越來越多人變成“永久性零工”,騎手們曾經被忽視的社保問題,也終於來到了必須解決的節點。

近日,美團、餓了麼、京東等平臺均表態“爲騎手交社保”。在多位行業人士看來,這既是平臺企業響應《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的政策實踐,也是互聯網平臺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里程碑,標誌着靈活就業羣體的權益保障工作進入新階段。

百萬外賣騎手權益保障邁入新階段

2月19日以來,京東接連發布了3月1日起逐步爲全職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承擔未來一段時期簽約的外賣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全部成本(包含個人繳納部分)等消息,一時間引發了諸多討論。

面對新入局者投下的“深水炸彈”,美團、餓了麼均表示,此前已經在人社部的指導下啓動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美團方面稱“預計2025年二季度開始,逐步爲全職及穩定兼職騎手繳納社保”;餓了麼方面稱,“持續支持並投入對騎手羣體的社會保障工作”。

多方平臺表態、加之涉及羣體極廣,讓“爲騎手交社保”成了目前最火熱的話題。

但細看各家公告,其中不乏全職、穩定等詞彙,這意味着並非每位騎手都是平臺兜底交社保的對象。在不同的平臺上,“交社保”的浪潮,究竟能夠惠及多少騎手呢?

據美團研究院此前發佈的數據,2023年有約745萬名騎手在美團上獲得收入,其中全年接單260天以上的高頻騎手,大約只佔其中的11%,這意味着2023年美團上的高頻騎手大約有82萬人,這部分即是未來美團會陸續推進社保購買的羣體。

截至發稿時止,餓了麼與京東方面均未公開高頻騎手的比例。但據公開報道,截至2024年底,餓了麼上的活躍騎手超過400萬人。如果按照美團的高頻騎手比例測算,意味着截至2024年底,餓了麼上約有44萬名高頻騎手。

但是,這樣的測算比例未必適用於達達秒送。在達達秒送騎士APP上,《平臺用戶服務協議》顯示:“您與達達並非勞動、勞務、僱傭關係。您履行平臺服務義務獲取的服務費收益由商戶/個人委託達達向您支付。任何時候,您自達達獲取的補貼或獎勵等(若有),不應當視爲工資、薪金及勞務報酬或類似收入。”這意味着達達秒送上的騎手均爲衆包騎手,而非與美團、餓了麼等平臺上“全職(專送)+兼職(衆包)”的騎手構成類似。

關於這一點,京東24日晚公告稱,京東近期公告所稱的“外賣騎手”,所指爲達達平臺騎手,目前京東外賣業務配送由達達平臺騎手負責。不過,截至發稿時止,上述APP上的協議仍未更改。這意味着目前京東達達騎手仍屬於兼職(衆包),不在此前京東公告的將繳納社保的“全職騎手”範圍之內。

要保障還是要現金?

關於購買社保這件事,切身利益相關的騎手們心裡究竟怎麼想?近日,記者在廣州、佛山等地開展了田野調查,就近日火爆的社保問題隨機街訪了多平臺的多位騎手。“平臺有給我們推送爲騎手購買社保的消息,感覺政府和平臺對我們的保障越來越完善了。”今年38歲的湖北人易先生說出了部分騎手的心聲,“我已經當了6年騎手,對於我們來說,工傷保險實際上是最重要的、最直接的保障。從這點來看,平臺就一直有給我們購買‘職商險’,它就相當於一個升級版的工傷保險。”

“平臺要給騎手全面購買社保,這當然是一個很好的消息,但也得考慮到部分騎手兄弟的實際情況。”易先生表示,很多騎手在老家有購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他們可能就不太願意購買保險。

記者瞭解到,所謂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爲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它和社保中的醫療保險在報銷過程只能選擇其中一個,不能同時報銷。

“購買社保當然是一件好事,但相比之下,我更願意每個月到手的錢更多一些。”“90後”騎手周先生對記者表示,他當騎手已經有兩年的時間了,“購買社保每個月可能要扣我幾百元,要是扣得多一點,可能都要趕上我的房租了。”這當然也是一種聲音。

“給騎手上社保,那可是天大的好事!”

“我最關心的是醫療保險,就怕以後生病沒了保障。”

“我是兼職的,只是晚上出來跑跑單而已,白天上班的單位有買社保的,所以我也不太在乎。”“在達達全職做了幾個月了,現在準備轉行了,買不買社保無所謂吧。”

“平臺要給我們買社保?我沒聽說過哦。”

記者梳理髮現,在騎手羣體中,年紀較大的對於購買社保的關注度、支持力度更大,而年輕騎手們則更希望到手收入更高;在城市裡已經紮根的“老”騎手們,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保障,而抱着“打工賺錢回老家”的騎手們,對購買社保的意願並不強烈。

法律剛性碰撞現實:社保繳納能否“選擇性”?

面對騎手側對購買社保高低不一的期望,平臺騎手購買社保按“商量着來”似乎是解決矛盾的可行辦法。

艾媒諮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認爲,爲全職/高頻騎手購買社保,既符合國家政策法規的要求,同時也是企業踐行社會責任的體現。但是在具體購買人羣的範圍界定以及險種的選擇上,應該由勞資雙方去進一步商定。

“騎手個人意願更重要。”張毅同時表示,部分騎手對於社保還是有不同的看法,無論從個人收入的角度、繳納基數判定,以及社保的延續性上來說,還需要有一些靈活的方案。“不管從國家、社會還是平臺的角度看,還需要做好騎手對社保重要性認知的教育。”

與此同時,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勞動關係系主任孟泉表示,平臺制定方案需要結合騎手的實際需求。比如有的平臺要爲騎手繳納五險一金,對於在老家已經購房的騎手來說,除非有特殊政策規定,他們在大城市繳納的公積金較難用於償還戶籍地房貸,這部分騎手的公積金繳存意願可能較低,是不是要強制繳納可以探討;此外,不同年齡、城市的騎手保障需求存在差異,比如年輕人最需要的是工傷和醫療保險,大齡騎手則看重養老保險,加上目前工傷保險已經有職業傷害保險替代,有關部門和平臺可以探索更加人性化的參保方案。

不過,在法律層面上,“怎麼爲騎手買社保?”“是否可以選擇性購買?”似乎暫時還沒有那麼多的轉圜空間。北京大成(廣州)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律師江點序指出,人社部等八部門於2021年7月16日發佈的《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人社部發〔2021〕56號)首次引入“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係的情形”,這更符合高頻外賣騎手與平臺的法律關係認定,京東、美團、餓了麼等行業頭部平臺企業主動爲高頻外賣騎手繳交社保,不僅體現出其社會責任擔當,也給類似高頻外賣騎手的靈活就業者以希望和榜樣,和諧的用工關係也將反哺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

江點序表示,社保繳交是用人單位基於社會保險法的強制性義務,也不允許勞資雙方的選擇性繳納。對於除全職勞動者外,部分勞動者可以希望眼下獲得更多的“現金回報”而忽略或放棄其社保,這有違社會保障法的強制性規定。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係中勞資雙方的權利義務的設定,是當下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對於高頻騎手的社保繳交,在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係的情形下若確定爲平臺的責任與義務,則此義務應不構成高頻騎手選擇的範圍。

孟泉認爲,最首要的問題是要保證社保繳納方案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社保繳納方案需要配套一系列嚴謹的規則,並不斷根據實際情況迭代,既讓政策充分惠及全職和穩定兼職騎手,又避免非騎手人員‘搭便車’,這樣才能爲真正有需要的騎手提供可持續的保障。”

孟泉還表示,目前我國有8400萬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其中僅有1300萬是外賣騎手,如網約車、同城配送、同城貨運、家政等平臺上同樣存在大量靈活就業人員,外賣平臺先行先試爲騎手繳納社保,可成爲這些行業未來解決勞動者社保問題的參考。(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