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包/一文帶你看懂被動式平衡型 ETF 是什麼?

2025年將成爲臺灣ETF市場嶄新的一年。 聯合報系資料照

2025年將成爲臺灣ETF市場嶄新的一年,主動式ETF及被動式平衡型ETF即將於證交所掛牌交易,爲投資人帶來更多元的選擇,並進一步提升國際資產管理機構進駐臺灣市場的吸引力,推動臺灣資本市場商品多元化,致力於打造具有臺灣特色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

ETF商品種類繁多,隨着主動式ETF與被動式平衡型ETF的加入,投資人將能享有更加豐富的投資選項。然而,投資人交易前應詳盡瞭解各種ETF的產品特性及潛在風險,確保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投資標的,謹慎評估並充分了解產品,方能邁向成功投資的第一步!

被動式平衡型 ETF 的定義

指追蹤的指數成分包含多種資產類別(股票及債券),投資人可透過投資該類ETF,達成多元資產配置需求。

商品特性

被動式平衡型ETF屬於現行被動式ETF的延伸,這類ETF追蹤的指數同時涵蓋股票和債券,並且於指數編制規則訂有股票及債券配置比例。

投資人可透過查詢公開說明書及投信官網揭露的每日投資組合內容,瞭解其股債資產配置規則及實際情形,進而做出適合的投資決策,滿足不同風險屬性的資產配置需求。

開放範圍

指數成分證券標的得爲股票及債券,且指數編制規則須訂定固定股債比例或訂定指標條件及各指標條件下適用的股債比例。

產品識別方式

1. 標的指數:指數名稱標明「平衡」字樣。

2. 證券簡稱:前4位元組固定爲「平衡」,次4位元組爲發行人名稱,末8位元組爲標的指數(商品)。例如:「平衡元○臺○科技」。

3. 證券代碼末碼:T,例如:「00999T-平衡元○臺○科技」。

4. 交易方式皆比照被動式ETF:包含一般交易、零股交易(盤中及盤後)、定期定額、當衝交易、盤後定價、信用交易、得否爲借券標的、借貸款項及不限用途款項借貸、流動量提供者及造市制度、申贖機制。

風險比較

被動式平衡型ETF與被動式ETF在系統、集中度、流動性、折溢價、追蹤誤差及終止上市面臨的風險都一樣,匯率風險則僅限國外成分證券。

主動式ETF與被動式ETF並無絕對的優劣,投資人應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與風險承受度選擇最適合的產品。證交所提醒投資人,ETF可於次級市場進行交易,買賣過程中可能面臨折溢價風險,當基金淨值與市價之間偏離較大時,可能會承受價差損失。投資人可透過證交所基本市況報導網站、投信官網等途徑查詢ETF折溢價資訊,並謹慎評估市場波動與各項風險,做出理性的投資選擇。

被動式平衡型ETF vs. 被動式ETF。 資料來源:臺灣證券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