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宣佈成立的「主權基金」是什麼?其他國家怎麼做?懶人包一次看

主權基金的財源備受矚目。(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賴清德520執政週年談話拋出主權基金議題,引發議論。(資料照/陳俊吉攝)

賴清德總統520就職週年演說時,宣佈政府將成立主權基金,打造國家級投資平臺,引爆外界討論;其目的爲何?錢從哪來備受關注。依賴總統說法,主權其金重點在對外投資,且將立法專責運作。至於財源,財政部長莊翠雲21日指,財政部責無旁貸「籌措財源」。而中央銀行前總裁彭淮南21日接受《中國時報》專訪罕見表態,表示他不反對成立主權基金,但一定要立專法、成立專責機構管理,且不能「無償撥用外匯存底」。

究竟「主權基金」有什麼特別的功用?操作原則爲何? 財源從何來?《中時新新聞網》特別整理相關資訊如下:

主權財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 簡稱 SWF,通稱主權基金),是由政府所建立並擁有的資金,主要用於長期策略性投資的金融資產或基金。 目的包括維護國內經濟穩定、支持國家戰略(如基礎建設)或國際影響力等。整體而言是以國民未來福祉爲重要考量,創造更多財富。

涵蓋全球股市、債券、房地產、私募股權、基礎建設等信念資產。

通常由政府或獨立機構管理,加強透明度與專業化,但透明度因國家而異。

主要來源包括國家財政盈餘、外匯存底、自然資源出口盈餘、政府退休基金等,較早設立主權基金的國家大多是產油國。但依彭淮南意見,建議由財政部發債、撥款或出資,「但絕對不可以無償撥用外匯存底」,因爲外匯存底與主權基金的目的迥然不同,兩者操作原則也不同,切勿將外匯存底以主權基金的方式操作。

指定專責管理機構,董事由財經部會派任,經理由專業人才擔任。

★挪威政府養老基金:由政府石油基金及國家保險計劃基金構成,是挪威用於養老金管理的主權基金。

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握有全球約1.5%的上市股票,是全球最大的投資人之一。該基金迄今投資版圖涵蓋全球70個國家,超過8,650家企業。

★中國投資公司:資金來源爲外匯存底,由中國財政部履行出資人職責。

★中國華安投資:由中國外匯管理局持有,在全球範圍內管理投資基金。

★阿布達比投資局:原爲1967年成立的金融投資委員會,負責管理石油儲備。

★科威特投資局:前身爲籌立於1953年的科威特投資委員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主權基金。

★韓國投資公司:則由財政部出資設立,首批受託資金來源爲財政部外匯平穩基金及南韓央行外匯存底。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是新加坡財政部發行特別公債,以所得的新加坡幣向新加坡金管局(MAS,類似新加坡央行)買匯,再將資金委託GIC管理及投資。淡馬錫(Temasek),則是由新加坡財政部出資成爲淡馬錫股東,再由淡馬錫投資新加坡35家國營企業,如新加坡電信、新加坡航空、星展銀行等,其主要目的是扶植國內產業,類似我國的國發基金。

彭淮南表示,只有承擔的風險與具有的流動性一致下,資產報酬率的比較纔有意義,主權基金承擔較高風險,因此報酬率比較高,但不是永遠都賺錢,尤其當金融危機發生時,往往無法全身而退,而遭受龐大損失,平時的高報酬率也會被抵銷。他說,央行或許可以在評估安全性與流動性無虞下,將「很小部分」的外匯存底委由主權基金操作,但前提是要有專法,若無專法,不能隨意動撥外匯存底,且這些錢也非「無償」,受託機構仍須在專法的規範下,與央行釐清權利義務。

今年4月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造成全球股市血流成河,規模高達1.6兆美元的挪威主權財富基金重申,7成資產投資股市的目標不變。挪威財政部長史託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在受訪時指出:「我們必須維持投資政策指引,將70%的資金配置在股票,如果比率跌破70%,將會增加投資,使其回到70%。」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