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若「韌性」過頭 恐變任性
「2025城鎮韌性防空演習」整合已實施47年的萬安演習與民防演習,從7月15日至18日於全臺各縣市舉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如果說賴總統韌性極強,沒人不信,從擔任臺南市長兩百多天不進議會接受質詢,早已領教賴總統的「韌性」。今年漢光演習史上最長,其中城鎮韌性演習更讓多個縣市近期「枕戈待旦」;於此同時,卻傳華府智庫「國防重點」指美國目前在印太的姿態過於攻勢導向,並建議美國應撤離在臺的五○○名訓練人員。防衛國家人人有責,但若韌性過了頭,變成「任性」,就值得商榷與令人擔心。
在兩岸關係處理上、與立法院的互動上,若太過一意孤行,變成「任性」,屆時,臺灣成戰場,死的都是臺灣子弟;若立法院反對黨人數減少、監督機制受創,總統變相擴權得逞,臺灣成一言堂,將使人民好不容易爭取到的民主,又退回戒嚴時代。
如今賴總統對在野黨充滿傲慢、對大陸則偏執,鬥雞性格一覽無餘。中庸說「擇善固執」,意思是選擇對的去固執,如果是錯的,就應該「有則改之」。可是,從兩岸到大罷免,看來賴總統是一條道走到黑。
在漢光演習的當下,臺灣仍需客觀認識外部環境:中國大陸自印度以打擊恐怖分子爲名,對巴基斯坦展開空中突襲,結果巴國向大陸購買的解放軍殲10C,擊落三架飆風法國最先進戰機,一舉將中共的各種武器推向世界級一流武器市場,引起許多非西方世界國家矚目。
這些國家中,網傳伊朗要購買數十架殲10C戰機及預警機、防空導彈等,如果屬實,對其他國家可能引起一連串後續效應,中共可能因此獲得更多外匯,讓軍工產業有更多的資源,走向更高、更準、更快、破壞力更強的軍武製造邁進的循環中。
日前大陸山東艦航空母艦編隊訪香港,除了慶祝香港迴歸外,同樣是給國際社會看,最大的邊際效應不外將「一國兩制」往臺灣擴散。日前中國大陸民航局逕自宣佈啓用M五○三的「W一二一」銜接航線,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分析,此舉有利大陸對北臺灣發動攻擊,並透過民航航線迫近海峽中線,實質壓縮臺灣安全應變時間及空間。
以上種種,賴清德總統應有所警覺。在兩岸關係上,「韌性」防衛國家固然重要,但若任性地想爲臺獨空中樓閣一次次「抗中保臺」,何苦來哉?
《莊子盜跖》記載盜跖與孔子對話,盜跖說尾生在橋下等一女子,結果女子沒來,河水卻暴漲,尾生不肯失信抱着橋墩,有人勸他快走,尾生「韌性」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結果溺斃。尾生重名聲、輕死亡,讓人想起賴總統一意孤行的「抗中保臺」挑釁,卻輕臺灣民命。
對大陸採取對抗、拒絕來往,即使將原來五天四夜漢光演習延長到十天九夜,萬板大橋封鎖,防止解放軍進入臺北,但若兩岸真到了那步田地,臺灣還有可能得救?滿足了尾生式的韌性又如何?任性大罷免、偏執與在野黨甚至多數民意較勁,又何助於改進當前臺灣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