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讓運動成國人生活一部分 2030各縣市要增15%
▲總統賴清德主持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圖/總統府提供)
政治中心/臺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22日主持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他在會中裁示,積極強化跨部會、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合作,在不同場域推動運動促進的宣導、活動推廣及場域維護,並且結合獎勵與補助機制,鼓勵民衆參與各項運動。他期望,在2030年要比2021年身體活動人口增加15%,每個縣市都應該15%以上。
賴清德表示,運動促進是健康政策的重要基礎。從今天的報告,看到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協力之下,國內已經布建許多完善且分級的運動友善環境,例如,自行車道、步道、以及運動場館等建設。
賴清德說,請交通部繼續推動自行車道的布建計劃,並且和農業部、國發會,以及地方政府合作,彙整並公開各地步道資訊,建構安全友善的步道路網與步道分級,提升民衆使用意願與便利性。
另外,賴清德也請衛福部與體育署,積極強化跨部會、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合作,在不同場域推動運動促進的宣導、活動推廣及場域維護,並且結合獎勵與補助機制,鼓勵民衆參與各項運動。
同時,賴清德說,要鼓勵地方政府善用民間單位組織,特別是以公私協力方式,打造因地制宜的運動促進措施,讓運動成爲國人生活的一部分,逐步達到在2030年,較2021年,身體活動人口數增加15%。每一個縣市都應該15%以上,不是平均值。
賴清德說,爲了達到這個目標,請衛福部跟相關單位,可以邀請各城市,根據今天報告的幾項標準,一一跟各縣市政府來討論,一步步去推動。因爲今天報告的是一箇中央的政策,或是地方的某一些成果,要用中央今天報告的這幾項標準,跟地方政府進一步合作。
在「健康知識的傳遞與實踐」方面,賴清德表示,必須在教育體系中落實。透過今天的報告,清楚理解提升國民健康素養,將有效降低疾病風險、增進全民福祉。
因此,賴清德請教育部,繼續加強健康促進課程內容,以及教學策劃,確保各個學習階段落實健康教育,以正確的健康觀念與生活習慣,提升學生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心理韌性,以及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賴清德表示,健康的培養不應僅限於課堂,還要延伸至整個社會,必須建立起從學校到家庭、再到社區的支持系統。也就是說,健康促進是要從個人、家庭、學校、企業、健康城市、健康社會、健康國家,這樣的目標,每一個環節都必須要注意到。
賴清德說,請教育部、衛福部及體育署等相關部會加強跨領域協作,確保學校課程能夠與社會資源接軌,並且結合社區、職場及醫療機構的健康推動措施,讓健康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生活中的實踐,來達到健康臺灣的目標。
另外,有關上一次會議的列管事項,賴清德指出,已經有執行進度與規劃,展現出行政團隊的行動力與責任感,請相關部會繼續協調推動,並請行政院追蹤管考,若有具體成果應向社會大衆報告,讓國人瞭解政策成效,也增進對健康促進工作的信心及支持。
最後,賴清德請行政團隊將今天會議上的意見納入政策參考。特別是剛剛委員都有特別提到,金管會已經要求上市櫃公司ESG的內涵要求,把健康促進納進去,相信結果會更好,一起持續精進施政、完善健康促進體系,提升國民健康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