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2030身體活動人口增15%
圖/本報資料照片
推動全民運動策略
爲打造健康臺灣,總統賴清德22日指出,未來政府將從營造社會氛圍、建構支持性環境、提升人民自主健康意識,以及整合資訊系統等四大策略着手,推廣全民運動,2030年較2021年身體活動人口增加15%,且每一個縣市都應該15%以上,不是平均值,進而增加國人健康平均餘命。
另金管會已要求上市櫃公司ESG的內涵要求,把健康促進納進去,委員會中建議,顧問公司可以提供企業,在ESG報告納入員工健康治理。
賴清德在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表示,健康不只是國民安居樂業的基礎,也是國家永續發展的根本。他相信,預防勝於治療,要真正守護國人的健康,就要從生活做起,期盼透過跨部會合作,在社區、校園、職場、醫療與公共空間等生活場域,推動全齡友善健康促進策略。
賴清德指出,設下「健康臺灣」目標,是在8年內將民衆平均餘命從79歲提升到82歲,不健康年數佔平均餘命比例從10%下降到8%。爲達到此一目標,他鼓勵更多公私單位一起加入,讓健康行爲成爲社會的主流文化。
他說,WHO曾指出,身體活動量不足是導致非傳染性疾病 (NCD)4大主要風險因子之一,據臺灣2021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高達一半以上國人未達WHO建議,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以上身體活動量,要透過各項政策提升各年齡層國人身體活動意願。
賴清德說,健康教育是實現「健康臺灣」重要關鍵,從小就建立正確健康觀念,發展符合自身需求健康行爲、並養成習慣後,成年維持運動習慣可能性,纔會大幅提升。特別是學生對健康認知與態度,將形塑整體社會健康文化,要持續從校園教育出發。
賴清德在會中責成交通部,繼續推動自行車道的布建計劃,並和農業部、國發會,及地方政府合作,彙整並公開各地步道資訊,提升民衆使用意願與便利性。並指示衛福部與體育署,積極強化跨部會、中央及地方政府合作,在不同場域推動運動促進宣導,並結合獎勵與補助機制,鼓勵民衆參與各項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