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國慶演說幾沒提政治定位 學者:恐受美方壓力
國慶大會今天上午在總統府前廣場登場,賴清德總統(右)協夫人出席,向遊行隊伍揮旗致意外,賴清德總統特別比出愛心手勢迴應。記者陳正興/攝影
賴清德總統今日國慶演說在兩岸部分,未提及互不隸屬,而是期待中國體現大國責任,停止扭曲聯大2758號決議、放棄武力改變臺海現狀。政大外交系教授黃奎博分析有2大不確定性,並指這次演說幾乎沒提政治定位,認爲受到美國一些壓力,畢竟美中正在協商關稅、川習會,可能向臺表達關切。
黃奎博觀察,賴清德總統今年國慶演說有2個不確定性,一是演說強調中共對臺安全威脅,而臺灣需要透過軍事力量嚇阻中共攻擊,但通篇沒看到試圖用政治方式緩解兩岸緊張,只看得出賴總統鐵了心要用武力嚇阻,但是否經過評估、社會韌性做到何種地步,才足以減少中共對臺使用武力,都是不清楚的。
黃奎博說,另一個不確定性則是國防預算要投入很多經費,今年臺灣國防預算6470億,約佔GDP約2.45%,賴總統說2030年要達GDP的5%,相當於1.3兆的預算,恐排擠其他政策經費。
此外,黃奎博觀察,賴總統今年雖然未提互不隸屬,但仍將對岸稱爲中國,講自己仍用臺灣,雖然隱晦但仍保留賴總統史觀,這次幾乎沒提政治定位,黃認爲「是受美國一些壓力」,畢竟美中正在協商關稅,兩邊領導者有可能會面,可能因此向臺灣表達關切。
至於賴總統昨出席國慶晚會,強調沒有臺灣,就沒有中華民國,絕對不能夠放棄主權。黃認爲,講法隱含賴總統「中國民國1949年到臺灣」史觀,指臺灣原本自主的一塊地,1949年前總統蔣介石帶着軍隊過來後統治,賴總統纔會說中華民國、臺灣融爲一體,中國民國來臺70多年已經落地生根等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