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賴清德疑受美壓力 國慶演說未提政治定位

賴清德總統昨國慶演說未提及兩岸互不隸屬,政大外交系教授黃奎博分析,這次演說幾乎沒提政治定位,應是受到美國一些壓力,畢竟美中正在協商關稅、川習會。文化大學政治系教授鄭子真認爲,國慶演說不打抗中保臺的策略,推測是因近來內政紛擾、賴清德總統支持率降低。

黃奎博觀察,賴清德總統今年國慶演說有二個不確定性,一是演說強調中共對臺安全威脅,而臺灣需要透過軍事力量嚇阻中共攻擊,但通篇沒看到試圖用政治方式緩解兩岸緊張,只看得出賴總統鐵了心要用武力嚇阻,但是否經過評估?社會韌性做到何種地步?才足以減少中共對臺使用武力,都是不清楚的。

黃奎博說,另一個不確定性是國防預算要投入很多經費,今年臺灣國防預算六四七○億,約佔GDP約二點四五%,賴總統說二○三○年要達GDP的五%,相當於一點三兆的預算,恐排擠其他政策經費。

黃奎博觀察,賴總統今年未提互不隸屬,但仍將對岸稱爲中國,講自己仍用臺灣,雖然隱晦但仍保留賴總統史觀,加上這次幾乎沒提政治定位,黃認爲「是受美國一些壓力」,畢竟美中正在協商關稅,兩邊領導者有望會面,可能因此向臺灣表達關切。

鄭子真則指出,今年國慶重點有三,第一強調民主重要性,但減少中國干擾因素,不打抗中保臺的策略,推測是因近來內政紛擾、賴清德總統支持率降低;其二是美國最近對臺態度搖擺,因此演說必須強調與其他國際合作重要性,尤其在AI、創新產業、護國神山等經濟重要性。

鄭子真說,最後針對中國因素提出國防預算增加,並強化防衛強韌的概念,呼籲未來國會議案審查在野黨能夠基於民意不要阻撓;簡言之這次國慶演說,看似鋪陳中國和國際因素干擾,但事實上是基於內政上考量而作的演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