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稱20%是暫時性關稅 學者憂川普政府未來片面調升
賴政府稱關稅只是暫時性,學者憂心川普政府未來可能片面性調升關稅。圖/美聯社
美國宣佈臺灣對美關稅20%,賴清德總統稱是暫時性關稅,引發各界議論。政大外交系教授兼國際事務學院全球及區域風險評估中心主任黃奎博分析,如果現在只是暫時稅率,未來談判未果,川普政府是否會片面調升稅率?政府近幾個月都沒有適度說明談判狀態,甚至連代表民意的立法院都沒有置喙餘地,呼籲民進黨正視政經事實,在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找到最適合的生存空間。
黃奎博指出,臺美經貿工作小組處理繁重的談判工作,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但關鍵還是領導人的經驗、意志與對國家利益的判斷。
黃奎博表示,臺灣目前被川普政府課徵的稅率是暫時的,未來繼續談判後,據稱會有更理想的稅率,這可能表示賴清德政府還會再繼續讓步,否則沒道理在不繼續讓步的情況下,川普政府會同意降低關稅。而且,如果後續談判未果,川普政府會否片面調升稅率,從美國對他國的作法看來,有其可能。
黃奎博提到,行政院稱臺美雙方在「關稅、非關稅貿易障礙、貿易便捷化、供應鏈韌性、經濟安全」等議題達成一定共識,這共識的大致內容究竟爲何?這幾個月來都沒有適度的公開說明,雖然保密很重要,但至少代表民意的立法院應該有置喙的餘地,除非賴政府其實不想讓民意適度地當作對美談判的籌碼或後盾。
黃奎博表示,民進黨執政這些年來,除了在拜登政府後期有根據美方意願所達成的初步協商進展外,在參與印太區域雙邊和多邊經濟自由化合作方面可說幾乎施展不開。參與CPTPP似已淪爲政策口號,對於參與RCEP則已全面放棄,雙邊經貿合作協議付之闕如。
黃奎博分析,當前遇到美國成爲臺灣經貿發展的巨大變數,對美出口約1110億美元,對美出超約650億美元,成爲美國在關貿談判上要求臺灣大幅妥協的主要理由,而兩岸關係又惡化到無法樂觀,去年對陸港出口約1500億美元,對陸港澳出超約700億美元,雖呈小幅衰退,但仍兩岸大幅經貿互賴的事實難以否認。民進黨政府應該拋棄政黨之私,正視政經事實,透過產官學各界集思廣益,客觀地在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找到最適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