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關稅20%是暫時性!張建一:臺灣不想「詐騙」川普

臺灣經濟研究院長張建一保持與在華府的我方談判團隊時時連繫。圖/陳碧芬

美方通知臺灣在華府的談判團隊,臺灣的「暫時性關稅」爲20%,行政院也表示,這是臺美協議達成之前的「階段性稅率」。臺灣經濟研究院長張建一1日表示,臺灣是美國十大貿易國、貿易逆差明顯擴大,卻是最後一波關稅公佈的國家,「代表我們一直在斡旋」。

張建一保持與在華府的我方談判團隊時時連繫,因此有掌握「前方戰場」情況。他說,實際上,我方談判團隊與美方談判代表談判過程不錯,但因爲川普總統十分在意貿易逆差,我方也沒有「放」很多,尤其,相對於日、韓、歐盟,臺灣經濟規模不能相比,臺灣也不可能讓很多,「否則根本就是(對川普)詐騙嘛!」,臺灣不可能做詐騙集團的欺瞞行爲。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楊珍妮,是此次與美方貿易諮商的主要人物。張建一表示,兩位主談女將多次實體會晤都是和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和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交手,「雙方談得很好」,包括兩位川普經貿閣員都很接受臺灣的條件,但是最後拍板還是要由川普決定。

行政院表示,臺美雙方此輪磋商確實因時程安排,尚未有總結會議。張建一說,臺灣和其他貿易國談判最大不同之處,除了爭取再調降對等關稅,並同時就232條款相關議題一併進行磋商,以同時爭取232關稅優惠待遇。尤其伺服器部份,我方談判代表一再強調,現在臺灣大量出口美國是來自於2016年川普總統第一次當選,2018年引起中美貿易戰,要求伺服器不能從中國賣到美國,「臺灣只好拿回來自己製造,所以高階產品都在臺灣」,剛好迎上現在的美國AI大投資終端客戶需要,「這個可以怪我們嗎?」

張建一指出,韓國日本讓利美國那麼多,纔拿到對等關稅稅率15%,臺灣如果沒有同步貢獻那麼多,最後對等關稅也是15%,「川普就會說,『你們爲什麼對臺灣那麼好?』」,所以川普進一步修改對臺灣爲20%,是可以接受的階段性稅率,比原先8月 1 日會以32%稅率上路,下調很多。

對於我方談判代表提供的條件,張建一說,農業產品稅率有降、醫材進口的非關稅障礙有開放,但因爲談判代表奉令必須同時兼顧國家利益、產業利益、人民健康和糧食安全,「我們談的是很細,可是白宮有沒有照這樣過?決定權在川普本人。

例如,張建一說,可能原本商務部同意對臺關稅15%,但是到川普那邊可能變成20%,且再提一堆附帶條件,這樣也不能全怪我方談判代表,畢竟其他國家都是兩國總統級在對話,臺灣沒有這個可能。此外,此次拿到15%關稅的日、韓、歐盟答應赴美投資那麼多、採購那麼多,後來發現很多細節並不是真槍實彈投資,「這不是詐騙集團嗎?」,臺灣不能做這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