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消費成關稅衝擊下政策優選項 張斌、黃益平、郭凱談促消費政策路徑
財聯社4月22日訊(記者 王宏)一季度經濟迎來開門紅,二季度經濟如何展望?業內專家表示,二季度經濟受到關稅衝擊以及政府發債支出退坡影響。多位專家指出,當前最好的政策選擇是擴大消費。
如何擴大消費,業內專家表示,當前排在第一位的政策是逆週期政策,比如降低政策利率以及擴大投資。提高社會保障支出和社會福利也能擴大消費,但要長期堅持,久久爲功。而房產稅,資本利得稅等政策需要選好時機推動。
擴大消費是目前政策最好選項
一季度經濟迎來開門紅,但專家指出,來自美國的關稅衝擊是二季度經濟增長面臨的一個最大壓力。
根據中國金融四十人研究院估算,特朗普的關稅衝擊大概對中國經濟運行的影響在2萬億元左右,佔GDP比重大概1.5個百分點。
多位業內專家均認爲,面對2萬億規模的關稅衝擊,當前最好的政策選擇就是擴大消費。
在中國金融四十人研究院執行院長郭凱看來,應對貿易摩擦,中國可選的政策選項包括,多元化出口目的地,匯率調整,擴大投資和擴大消費。但前三者均面臨不小的現實約束和制衡。
多元化出口目的地方面,郭凱認爲,在當前環境下,需要特別關注貿易伙伴承受力。中國貿易順差近2萬億,有超三分之二是對美國,如果順差去別的經濟體,需要考慮其他經濟體是否有能力承受如此規模的貿易轉移。匯率方面,當前通過貶值應對關稅衝擊弊大於利,同時還要考慮金融穩定的影響。擴大投資整體空間有限,也面臨很多現實約束。
“無論什麼政策,核心都需要有足夠的量支撐。如果關稅衝擊是2萬億,針對消費的增量政策要在1萬億以上的量級,能和衝擊匹配應對。”郭凱認爲,擴大國內消費既是內政也是外交,使我們團結全球更多朋友圈,更好應對貿易摩擦。
“一季度發債靠前發力,二季度發債規模包括對應支出規模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另外關稅戰對政府收入也會產生影響。政府收入受到影響之後,對支出形成壓力。因此二季度政府發債與支出可能弱於一季度。”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表示,期待接下來新一輪的對衝政策。考慮對衝政策之後,可以更樂觀。
建議短時間大幅降低政策利率
當前如何擴大消費,業內專家表示,當前排在第一位的是逆週期政策,比如短時間內大幅降低政策利率,擴大公共投資。此外,提高社會保障支出和社會福利也是可選項。
“短期內很快增加消費,見效最快的是增加收入。”張斌作了一個假設,給定消費率情況下,收入分配不變,消費傾向不變,通過充分的逆週期政策,能夠一年之內讓GDP增長4.7個百分點,消費能增長4.7個百分點,這是短期內擴大消費最重要的力量。
因此張斌表示,擴大消費排在第一位的是逆週期政策,主要內容是短期內大幅度降低政策利率,擴大公共投資。
“如何讓收入更多,對個體來說是更加努力,但不會讓全社會的錢變得更多。如何讓全社會的錢變得更多,首先就是降息。”張斌表示,利率如果能夠降的特別多,無論對資產估值還是信貸增長都會起到很大作用。另外,政府舉債花錢,增加支出,也能增加全社會的金融資產。
張斌還表示,需要長期堅持、久久爲功的政策是提高社會保障支出和社會福利。以直接發錢爲例,他認爲如果真的實現,不能一下子增加太多,需要一年一年來,才能持續發揮好政策效益。
此外,張斌指出,擴大消費還需要伺機而動的政策,比如房產稅,資本利得稅。但這些政策牽扯到利益分配,需要選好的時機推動。
“曾經有學者做過研究,如果給在城裡打工的人一個城市居民身份,或者是社會保障的條件,即便他還沒有開始享受這樣的福利,其消費需求一下就能增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益平也建議,要把政策重點更多放在對經濟發展做出非常大貢獻,但沒有享受到同等社會保障的人身上,完善他們的社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