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打噴嚏 當心血管運動型鼻炎
醫師提醒,鼻子不舒服不是小事,長期的鼻塞、流鼻水不僅影響睡眠、專注力,還可能造成頭痛、疲憊、甚至情緒低落。(李念庭攝)
(太陽星提供)
常常鼻塞、流鼻水、打噴嚏,使用抗過敏藥卻沒用?可能不是過敏性鼻炎,而是得了「血管運動型鼻炎」。醫師指出,這兩種鼻炎症狀相似,成因及治療方式卻不同。
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文弘說明,過敏性鼻炎是免疫系統對外來物質過度反應導致,常見過敏原包括塵蟎、花粉、動物毛髮、黴菌等,常見症狀如打噴嚏、清水狀鼻涕、鼻癢、眼癢、眼睛紅腫流淚。
血管運動型鼻炎是因鼻黏膜的自律神經系統過度敏感,對溫度變化、氣味、溼度、煙霧、壓力等刺激反應異常,導致血管擴張、黏膜腫脹,鼻分泌物增加。常見症狀與鼻過敏相似,但通常無眼癢或過敏史,接觸冷風、空調、香水、煙味、油煙,鼻子可能就會不舒服。
王文弘表示,過敏性鼻炎是對特定過敏原產生免疫反應,血管運動型鼻炎則是自律神經系統過度敏感。前者可透過避免過敏原,使用抗組織胺、鼻類固醇噴劑藥物或免疫治療;後者對現有藥物反應有限,只能緩解症狀,但會再度發作,有些人長期使用鼻塞藥物,反而產生藥物性鼻炎,造成鼻黏膜惡性循環。
王文弘指出,當藥物治療不理想,可以考慮「後鼻神經消融術」新型微創治療方式。後鼻神經位於鼻腔深處,負責調節鼻黏膜的血管與分泌功能,血管運動型鼻炎患者的這條神經訊號異常活躍,因此導致鼻塞、流鼻水。
後鼻神經消融術是一種利用高頻能量,如射頻或冷凍破壞神經的小型手術,透過鼻內視鏡進行,不需開刀,手術時間短,約20~30分鐘內結束,且傷口小、術後恢復快。多數病人術後數週內鼻塞與流鼻水明顯改善,臨牀研究顯示,手術有效率可達80%以上。
王文弘提醒,鼻子不舒服不是小事,長期的鼻塞、流鼻水不僅影響睡眠、專注力,還可能造成頭痛、疲憊甚至情緒低落。很多人以爲只是小感冒或鼻過敏,長年誤用藥物、延誤治療。若嘗試多種治療仍無法改善,應儘速就醫,考慮其他治療方式。(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