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交換狂打噴嚏流鼻水 當心植物過敏原上身
打噴嚏、流鼻水、鼻塞或咳嗽等呼吸道不適,可能是感冒,但也有可能是因爲植物過敏原所引起。圖/嘉義基督教醫院提供
季節交換之際,許多人出現打噴嚏、流鼻水、鼻塞或咳嗽等呼吸道不適,常誤以爲是感冒,但也有可能是因爲植物過敏原所引起。醫師提醒,除空污與塵蟎外,花粉、孢子與草木氣味,都是常見的致敏因子,若忽略症狀又沒有及早就醫,恐影響日常生活與睡眠品質,甚至誘發急性氣喘發作。
嘉義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鄭雅綺表示,植物過敏原主要來自於花粉與黴菌孢子,尤其春夏之際樹木、雜草、花粉量大,盛夏雨季、秋冬又因潮溼導致黴菌滋生,讓過敏族羣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現症狀。過敏反應發生時,引發打噴嚏、鼻癢、眼睛癢與流淚,甚至造成支氣管收縮,引起咳嗽、胸悶與呼吸困難。
醫師鄭雅綺說,「不少患者誤將過敏當作感冒,沒有積極治療。」感冒通常1至2周可以痊癒,但過敏症狀往往持續數週甚至數個月,還會隨環境變化而反覆發作;若長期鼻塞,恐造成睡眠品質下降、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對學習或工作都有不良影響。
她指出,臨牀統計顯示,臺灣約有3成左右民衆受到過敏性鼻炎困擾,多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除空氣污染、塵蟎外,也有相當比例與植物性過敏原有關;兒童及青少年是高風險族羣,若合併氣喘,更需特別注意避開致敏環境與規律使用藥物。
鄭雅綺建議,民衆若懷疑自己對植物過敏,可以透過過敏原檢測找出元兇,並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包括減少接觸過敏原如花粉季節避免清晨或傍晚外出,必要時戴口罩與眼鏡,返家後立即更換衣物並洗臉、洗頭,避免花粉殘留;保持室內通風與乾燥,減少堆積灰塵與潮溼,避免黴菌滋生;均衡飲食、規律作息與適度運動,可提升免疫力,降低過敏發作頻率;依醫師指示使用藥物,必要時配合免疫治療,從根本降低對特定過敏原的反應。
鄭雅綺說,「過敏並不可怕,重點在於正確診斷與長期管理。」若有持續性鼻塞、打噴嚏、眼睛癢或咳嗽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不要自行長期依賴成藥,避免延誤治療或造成藥物副作用,也提醒在自然環境中植物存在是不可或缺,但對過敏患者來說,卻是看不見的威脅,只有透過提升衛生教育與環境控制,搭配醫療專業介入,纔能有效減輕呼吸道不適,迎接更健康舒適的生活。
嘉義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鄭雅綺表示,植物過敏原主要來自於花粉與黴菌孢子。圖/嘉義基督教醫院提供
樹木也可能是過敏原,容易讓居家環境陰暗、潮溼。圖/嘉義基督教醫院提供
連日下雨家裡潮溼引發黴菌也有可能是過敏原。圖/嘉義基督教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