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一拌秒聞迷人油蔥香!60年乾麪老店隱身基隆巷仔內

撰文攝影/小虎食夢網、整理/實習記者陳品勻

不知不覺基隆老味道系列已然突破60家,整個基隆也分享了超過140家。但有趣的是我想寫的、記憶中的基隆老味道幾乎連一半都不到。這篇是藏在巷弄的隱藏版,但這陣子被不少老饕給挖了出來,據說藝人李易也有介紹,看來基隆乾麪就快要沒有「新鮮事」了。結論,乾麪、餛飩湯、白斬雞、黑白切都有中上的水準,即便每一樣都不是我心中的第一位,算是一家綜合評比都有80分的基隆乾麪店。隱藏版是豬腦湯,但想吃得早點來。

►更多吃喝玩樂大小事,快追隨旅遊雲官方Instagram

古早味麪店你要是在Google打古早味麪店,全臺恐怕幾十家跑不掉,不過這家最近在基隆蠻紅的,所以打基隆古早味麪店應該八九不離十。總之,在仁愛市場的巷弄裡,斜對面是一家土地公廟,隔壁是也蠻紅的鍋貼店。

巷裡小吃豐富多元走進巷裡,如果是假日,你會看到兩排隊伍,一邊是排東霖煎餃,另一頭(靠土地公)纔是排今天要介紹的「古早味麪店」。順便說一下,旁邊的「蔡逢時」老基隆人應該都知道,它是很有名的命理師,也兼收驚(臺語),記得小時候只要生病不會好,就會被帶來這收驚,順便喝「符水」。

60年老店印象中小時候這一排很多小吃,也搞不清楚那家是賣什麼,但我要是沒記錯,這家本來應該是在土地公廟前的小攤,然後賣的好像也不是乾麪?結帳時問了忙着切菜的大哥,他說開了60年左右,他已經是第三代。

▲除了乾麪、湯麪外,這裡也有基隆常見的冬粉,另外招牌是枸杞豬腦湯,除了基隆的標配餛飩湯外。

細面基隆的麪店除了基隆廣東面外,多數會有另一種面,我們稱之爲「細面」,這種面如果當天沒賣完,通常會做成油麪(以前那種帶鹼味的油麪),而廣東面有時會作成面幹(乾燥面,就像現在超市可以買到的那種)。當然,我是指以前。

小菜一般來說基隆的乾麪店也會有一些黑白切,如豬心、豬舌、粉肝、生腸、軟管、豬肚帶、嘴巴肉、豬肝渣、五花肉等等等,當然也少不了基隆名物吉古拉和鯊魚煙。這家的黑白切算是選項蠻多的。最後,通常也都會有白斬雞。要說基隆的白斬雞,個人覺得跟乾麪一樣冠絕全臺。不服來戰!過陣子我來寫一篇,基隆十家乾麪、十家白斬雞。

乾麪基隆的乾麪通常你一撈就會聞到滿滿的油蔥香,這家的油蔥算是相當到地,淋得也蠻多的,最後是我最喜歡基隆的乾麪有加韭菜,當然也少不了豆芽,就這樣面香、油蔥醬油香、韭菜、豆芽,邊拌邊吃也越吃越香,這便是基隆乾麪的特點,樸實無華卻又讓人意猶未盡。有些店家會有辣椒醬,但個人建議就算要加,也先嚐兩三口基隆的油蔥廣東干面。

餛飩湯基隆的餛飩也是自成一格,又或者應該說是兩格。印象中小時候,小的我們管它是扁食,通常在麪店賣,而大的餛飩則在早餐店,通常和蔥油餅一起上桌。對,小的餛飩(扁食)配面、大的餛飩配蔥油餅(基隆的蔥油餅,跟你們想得不一樣)。這家的餛飩(扁食)個頭略大,皮也厚一點,餡也多一點,吃起來相點飽嘴,湯頭以油蔥滋味的大骨湯爲主。

白斬雞老闆看我一個人切了一人份,大約是後半的1/4,皮軟滑略帶甜潤,皮下的油質算是相當豐富也夠甜,肉偏軟滑順口,半點不會擱牙,套句我很常用來形容雞肉的臺語:「肥軟啊肥軟」。算是我吃過基隆白斬雞中上水準。不過,應該會有一些老基隆人覺得這家的白斬雞水準,大概就是基隆的基本水平,隨便一家都一樣好吃。

豬舌豬舌算是切得蠻厚的,有一點長方條狀,爽脆微甜,咀嚼甜糯非常有水準,甚至比白斬雞還得我心。下次,應該可以把其他的都點上一輪。

基隆古早味麪店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愛三路49巷30號電話:0911-962602營業時間:06:00-17:30

如果「吃」只是爲了填飽肚子,那「食物」也未免太無趣了~~《小虎食夢網》部落格、粉絲團

【你可能也想看】

►Tabelog福岡烏龍麪第一名!堅持軟綿口感+清爽湯頭征服米其林►開箱北京「銅鍋涮羊肉」每天從內蒙直送羔羊!上菜極快秒擺滿整桌►只賣咖啡和最中冰淇淋就傳承百年!大阪「昭和風」懷舊吃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