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臺灣、南非外交過招 「晶片武器」有效?
臺灣將於11月禁止47項半導體出口南非,美國及南非媒體評論,臺灣罕見秀經濟肌肉,利用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優勢施壓他國。(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南非與臺灣自去年起關係急凍,先是要我駐處遷出首都普利托利亞,後乾脆先自行把我駐處改名「降級」。我外交部經不斷表態抗議後,稱雙方已在進行談判,惟遲無具體結果,日前經濟部還一口氣公佈47項針對南非的晶片禁令,聲稱是配合外交部反制。就在國人以爲政府硬起來之際,今卻突喊停,理由是「南非想談判」了。究竟結果如何目前不得而知,但「晶片武器化」是否可行, 可得想清楚利弊得失。
南非今年3月在其外交部官網擅自把我駐處名稱,由「臺北聯絡代表處」改爲「臺北商務辦事處」,讓外交部更加跳腳。但外交部亞西及非洲司副司長陳詠博當時表示,協商仍持續進行中;外交部後於3月16日也表示,部長林佳龍已指示亞非司及我國駐南非代表處,分別向南非聯絡辦事處及DIRCO嚴正抗議。
不久後,多家媒體於3月19日報導,引述「涉外人士」表示,林佳龍多次召開應變會議進行沙盤推演;外交部也已備妥反制措施,將藉由暫停與南非政府在各領域的合作、中止給予南非籍人士來臺受訓名額、嚴審來臺簽證,甚至經貿反制等手段迴應。但此時並未提及半導體,晶片等。
此後外交部常被問及南非駐處問題,但均無明確進展。直至不久前,才傳出我方可能採取晶片禁令反制。最終,經濟部於9月23日預告將限制晶片等47項貨品輸往南非,當時外交部也喊話南非,在法定預告期60日及正式生效前應與我協商。
而當天也有我貿易署官員表示,我與南非貿易額雖不多,「但是重要的出口產品」;主要是看準南非的汽車產業高度需要晶片,雖對方可尋找替代來源,但價格與品質都會有差。
此舉馬上引發關注。大陸批評,聲稱大陸對南非晶片出口量已是臺灣三倍,臺灣的限制不會對南非造成實質影響,反傷自身利益。另有外媒報導,南非前官員認爲臺灣晶片禁令,會對南非造成不小影響。
彭博日前則評論,臺灣罕見把晶片「武器化」,反映臺灣運用經濟和貿易政策以達外交目標的策略。該文並稱,這也可能加深如美國對臺灣利用晶片支配力當武器的顧慮;不過也有專家認爲,這只是臺灣對南非的自我防禦,不會隨便擴及他國。
令人𫍡異的是,禁令才宣佈兩天,今(25)日上午經濟部突聲明暫停發佈。 外交部則指因南非請求協商,因此暫緩禁令。
由於轉折太大,令人忍不住疑惑。若說南非已想談判,那麼與之前相較進展多大?畢竟經濟部也應忙了一陣子才設定47項禁品,如今說停就停是換到什麼?
更值得注意的是,晶片禁令會否「自傷」。例如,相關業者損失如何?彭博提醒的「美國警覺」後座力多大?
剛巧,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24日接受福斯財經新聞網專訪又表示,臺灣包辦99%高階晶片生產,有風險管理問題,美國正將其生產供應鏈轉移至其他國家以降低風險....。不免令人擔憂,「晶片武器」這招到底能不能用?要怎樣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