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外交反制南非 BBC:兩面刃
政治熱門
臺灣日前對南非祭出晶片出口管制,卻在2天后,緊急暫緩措施,讓這場突如其來的「晶片外交首秀」引發關注。BBC中文網29日引述分析指出,此舉顯示臺灣在科技外交上的謹慎與面對的挑戰,也可能是忌憚於此類行動,恐影響到全球半導體供應鏈。
BBC認爲,臺灣的出手並非偶然,而是一種「訊號釋放」。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莊嘉穎受訪時分析,政府對南非祭出制裁,意在提醒若打壓臺灣須付代價。但後來又迅速暫緩,傳達出臺北願意對話、保持理性,同時也警告國際社會,若再出現類似情況,臺灣恐不得不採取實際行動,否則其嚇阻效果將化爲空談。
報導也引述專欄作家瓦斯瓦尼說法指出,臺灣是爲了在中國進一步孤立其全球地位前,將技術優勢轉化爲外交籌碼,她表示,臺灣目前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不可或缺,但這種優勢恐不會持續太久。
瓦斯瓦尼強調,在臺灣採取行動後,已出現關於供應鏈多元化的討論,美國、中國、韓國和日本都在考慮之列,短期內這些替代方案面臨規模和技術專長的挑戰,長期來看,臺積電可能會失去優勢。
對於臺灣打晶片牌的成效,莊嘉穎告訴BBC,與其他關鍵產品和市場準入一樣,對半導體的控制可以成爲國家政策的一種工具,但限制銷售可能會產生一定影響,被制裁的國家會找到替代品,「即便替代品不完美」。
瓦斯瓦尼也認爲,晶片無法永遠救臺灣於水火,但就目前而言,晶片是臺灣最有力的武器,此次果斷行動表明,臺灣不會默默承受外交羞辱。她說,臺灣不應問自己是否有能力將晶片武器化,相反地,應該思考不這樣做,後果會如何?
對此,外交部日前表示已接獲南非政府的協商請求,同意暫緩預告程序。至於最新進度,外交部昨僅稱維持原先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