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暫拒7千萬交保 檢將抗告

臺北地院審理京華城案,5日裁定前民衆黨主席柯文哲7000萬元交保。但柯稱須再深思,未辦理交保。(本報資料照片)

臺北巿議員應曉薇(中)以3000萬元交保,5日晚間雙手合十步出臺北地院。(姚志平攝)

京華城案關押1年的前民衆黨主席柯文哲、臺北市議員應曉薇,臺北地院審理8個多月後,合議庭認爲重要證人已詰問完畢,2人對本案重罪部分爲滅證、串供的可行性與可能性已大幅降低,5日中午分別裁定7000萬元、3000萬元交保,均限制住居所、限制出境、出海8月,不得與同案被告、證人有任何接觸、騷擾、恐嚇或探詢案情的行爲,並配戴電子腳環及個案手機進行科技監控。臺北地檢署表示,收到裁定書後研議抗告。

柯不願借錢 交保再行深思

柯文哲獲裁定7000萬元交保,他的妻子陳佩琪馬上籌錢,趕到銀行匯款5000萬元到北院後面露微笑離開,但交保金額仍不足2000萬元。柯的律師前往臺北看守所辦理「律見」告知合議庭裁準具保停押後,柯文哲突然「踩煞車」,表示須再行深思,昨沒有辦理交保,據瞭解,最重要關鍵仍在柯不願借錢交保。柯的律師表示,8日上午會到看守所辦理律見,柯文哲再行決定是否要交保。

應曉薇的家人則在5小時內籌妥3000萬元,由律師辦理交保程序,應從北所被提解到北院,辦理科技監控事宜後獲釋,她走出法院時沒有發言,但滿臉笑容、雙手合十,她的支持者高喊加油。

卓盼依法偵辦 藍批司法瑕疪

行政院長卓榮泰5日在臺中參訪巨大公司時,應媒體詢問柯獲交保一事表示,他一向不對司法個案來進行任何的評估,但只希望人人守法、司法檢調單位依法偵辦,這樣才能維持最基本的社會正義跟法律秩序。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說,柯文哲能交保「心中五味雜陳」,一方面爲柯暫時重獲自由而欣慰,另一方面也對這段時間柯所承受的壓力、煎熬深感不捨,任何公民都不應在司法程序中遭受不必要的拖延與折磨,這起案件看到的卻是充滿爭議、延宕數月的羈押,早已讓社會大衆對司法公正性產生深刻的疑慮,遲來的交保裁定,更凸顯過去司法程序中可能存在的瑕疵。

民衆黨主席黃國昌強調,7000萬保金這麼大的數字,即便對一個醫師家庭,仍是難以承受的沉重負擔,「完全理解柯文哲的心情,也希望柯在看守所內能收到支持者的期待,8日一定要讓主席點頭辦保」。

民衆黨指出,全體黨公職充分理解柯文哲捍衛清白決心與意志,也充分體會柯此時針對交保仍須思考心情,爲迴應支持者期待與各界衆多友人關心,民衆黨將協助柯文哲家人做好一切準備,等待柯文哲8日指示律師同意後,立即向北院辦妥交保程序,迎接柯文哲出來。

不過,9日北院要開庭審理京華城案,傳喚審查京華城案的北市都委會委員徐國城作證,柯必須到庭,如果他還未辦保,因合議庭沒有規定辦保期限,北院9日必須提訊柯,他也有可能像以前在法庭上「暢所欲言」,除批評檢察官,也與法官「商量」交保金問題。

不得接觸證人 採科技監控

許多小草昨天得知柯文哲獲交保的消息後,紛紛前往北院要接「阿北迴家」,北市警方也部署大批警力及拒馬防範,小草們傍晚得知柯沒有要辦理交保後相當失望,到北院前舉標語高喊「相信柯文哲、柯文哲清清白白」。

北院承審合議庭認爲,公訴檢察官主張尚有證人待行詰問程序,在證人詰問完畢前,柯、應仍有羈押的必要,但羈押屬干預人身自由最嚴重的強制手段,在審理中應參酌證人與待證事實的關聯性,並隨着訴訟進度適時審視,不可以只爲了防杜勾串證人等理由,就認爲有其他證人尚未到庭進行交互詰問就會有串證之虞,否則將違反憲法保障被告的對質詰問權,也不符合比例原則,考量本案審理迄今,重要證人都已經過交互詰問,案情陷於晦暗不明的風險已大幅降低,對柯及應作成交保裁定。

合議庭表示,如果柯文哲及應曉薇在停止羈押期間,無故不遵期到庭、違反三限規定,或命其應遵守的科技監控等事項,得爲再執行羈押的事由,且經裁準具保後,法院仍可隨時審酌個案情形,判斷原具保金額是否足以取代羈押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