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高溫多雨季節謹防基孔肯雅熱入侵

在醫院的隔離病房內,一位年輕的患者痛苦地蜷縮着,全身關節劇痛,他的模樣讓人揪心,這一切都源於基孔肯雅熱。最近“基孔肯雅熱”這個名字大家已不再陌生,基孔肯雅熱感染患者呈上升趨勢。當前正值高溫多雨季節,蚊蟲活動頻繁。一個患者可以感染一羣蚊子,一個蚊子可以叮咬多人,大家可能會有點小擔心,這是新出現的傳染病嗎?會不會有風險?別慌!這就來給大家好好科普一下,看完你就明白了!

1952年在坦桑尼亞首次發現基孔肯雅病毒,最初在非洲流行,之後不斷擴散到東南亞、南亞、印度洋島嶼及美洲地區。截至2025年6月,全球已有119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基孔肯雅熱的本地傳播。我國白紋伊蚊分佈範圍廣泛,適合病毒快速傳播的蚊媒活躍期長,存在“輸入性病例-本地傳播流行”模式。2010-2019年,我國發生4起基孔肯雅熱境外輸入繼發本地病例,其中2010年廣東東莞、2019年雲南瑞麗發生聚集性疫情。2025年7月,廣東佛山發生境外輸入繼發聚集性疫情。

什麼是基孔肯雅熱

基孔肯雅熱名字源自非洲土著語言,意爲“彎腰屈膝”,形容患者因劇烈關節疼痛而蜷縮的樣子。基孔肯雅熱(Chikungunya)是一種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屬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屬)引起,經蚊媒傳播的急性傳染病,主要流行於全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流行範圍成持續擴大趨勢。我國伊蚊分佈廣泛,近年來已經發生多起境外輸入病歷導致的本地傳播疫情。基孔肯雅熱病毒對熱敏感,56℃ 30分鐘可滅活,不耐酸,70%乙醇,1%次氯酸鈉,脂溶劑、過氧乙酸、甲醛、戊二醛、酚類、碘伏和季銨鹽化合物等消毒劑及紫外照射可滅活。

基孔肯雅熱如何傳播呢

基孔肯雅熱急性期患者、隱性感染者和感染病毒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是傳染源。大多數患者在發病當天至發病後7天內具有傳染性。主要通過攜帶基孔肯雅病毒的伊蚊(主要爲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傳播。可發生母嬰傳播。罕見情況下可經輸血或接觸患者血液傳播。人羣對基孔肯雅病毒普遍易感,人感染病毒後可獲得持久免疫力。

感染了基孔肯雅熱會有什麼症狀

潛伏期1~12天,常爲3~7天。

發熱:急性起病,發熱以中低熱爲主,部分患者可爲高熱(>39℃),可伴畏寒、頭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畏光、噁心、嘔吐等。熱程多爲1~7天。

關節痛:爲基孔肯雅熱的顯著特徵,可爲首發症狀。初始爲單個或兩個關節疼痛,常在24~48小時內出現多個關節疼痛,可呈對稱性分佈。主要累及遠端小關節,如踝、指、腕和趾關節等,也可累及膝和肩等大關節。疼痛隨運動加劇,關節僵硬,可影響活動。受累關節周圍腫脹、壓痛,少數大關節受累者可出現關節腔積液。絕大多數患者的關節疼痛及僵硬狀態在發病數天內恢復,部分患者關節疼痛和僵硬可超過12周,有的甚至持續18個月以上,個別患者遺留關節功能損害。

皮疹:多數患者在發病後2~5天出現皮疹,常分佈在軀幹、四肢、手掌和足底,也可累及面部,爲斑疹、丘疹或斑丘疹,疹間皮膚多正常,呈斑片狀或瀰漫性分佈,部分伴有瘙癢。數天後消退,可伴輕微脫屑。

其他:可出現噁心、嘔吐、食慾減退、頭痛和肌肉疼痛等非特異性症狀。部分患者淋巴結腫大伴觸痛,以頸部淋巴結腫大爲主。部分患者出現結膜炎,少數出現虹膜睫狀體炎、視網膜炎和葡萄膜炎等眼部表現。

兒童病例高熱多見,發熱持續3~5日,除了關節疼痛,皮疹較成人更多見,可見累及面部的斑片狀或瀰漫性斑丘疹、皰疹、褶爛樣皮損等。新生兒感染多在出生後3~7日內出現臨牀表現,包括髮熱、餵養困難,皮疹更廣泛,可見肢端瘀斑和水腫。

極少數出現嚴重併發症,如腦膜腦炎、脊髓炎、心肌炎、急性肝損害、急性腎損害等,出血性併發症發生率極低。

感染了基孔肯雅熱病毒怎麼辦

目前尚無特異性治療方法,治療以對症支持爲主。退熱以物理降溫爲主。高熱不退者推薦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應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體類抗炎藥。關節疼痛明顯者,建議臥牀休息,受損關節應制動,避免負重和劇烈運動(如爬山、長跑等),防止加重關節損傷。急性期關節疼痛不能忍受者,可使用對乙酰氨基酚。對乙酰氨基酚應以必需的最低劑量和最短療程使用爲原則,避免用於有肝病或轉氨酶升高等禁忌證的患者。急性期過後關節仍疼痛者可使用局部外用貼劑,也可考慮紅外線等物理治療。皮膚瘙癢者可予抗組胺藥物口服或爐甘石洗劑外用。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藥物。

預防措施

預防基孔肯雅熱至關重要,目前我國尚無可供使用的基孔肯雅病毒疫苗。預防主要措施包括及時清除蚊蟲孳生地,降低蚊媒密度;個人應使用蚊帳、蚊香,穿淺色長袖長褲(蚊子偏愛深色),避免在蚊子活動頻繁的時段(日出日落)外出。只有這樣,才能減少感染的風險,讓自己遠離疾病。

基孔肯雅熱並不可怕,只要做好防蚊措施、早發現早處理,就能有效應對。該病可防可控可治,沒有人傳人跡象,公衆無需恐慌,另一方面,當前正值暑期出行高峰,市民應避免前往疫情高發地區,加強旅途防護,外出歸來後留意自身身體情況。基孔肯雅熱很少致命,但關節痛可能影響生活質量,希望通過對基孔肯雅熱的科普,能讓更多的人瞭解這種疾病,提高防範意識,不再讓更多的人遭受病痛的折磨。

作者:張海麗 段立偉 吳曉穎 馬林浩 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