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典型化千風 人間永流傳
創刊一甲子的「讀者文摘」雜誌中文版自今年八月起停刊,令人慨嘆這本伴隨無數讀者成長的優質刊物,終究不敵一波又一波的數位革命浪潮,黯然吹起了熄燈號。
無論是「浮世繪」、「開懷篇」,或是「各行各業」、「童心童話」,往往一則短訊,就能博得讀者會心一笑,回味不已;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溫馨勵志故事及奇人異士側寫,總能在千迴百轉中,激勵讀者領悟各種面向的生命哲理;此外,把關嚴謹的科學新知與健康養生報導,不僅可拓展讀者視野,也能孕育陽光正向的生活模式。
當年中文版創刊時,由林太乙籌備半年後就出刊,一時洛陽紙貴,掀起中西合璧的文藝風潮。其後她主持編務長達廿三年,獨樹一幟的洗煉風格,創下多項中文雜誌發行的新紀錄。如今,由於印刷和出版成本不斷上漲,再加上網路文摘滿天飛,中文版只好功成身退,讓忠實讀者空留遺憾。
衆所周知,林太乙家學淵源,乃幽默大師林語堂的掌上明珠,中英文學造詣極高,年輕時就曾出版過膾炙人口的文學著作。除此之外,還有一張歷史照片在吾輩印象中格外鮮明:穿着旗袍的林太乙坐在打字機前打字,而側身相伴的是穿着襯衫、打着領帶的林語堂,兩人都笑容可掬。那部打字機是林語堂一九四七年發明的中文打字機,筆者多年前參觀林語堂陽明山故居時,曾看過其極具巧思的設計圖。
該部打字機之所以命名爲「明快」,有人說是因爲它「清晰快速」,也有人說是「明確快速」,個人推敲可能是因爲其輕巧靈活的「魔術眼」鍵盤設計,讓使用者可以眼「明」手「快」輸入中文。可惜明快打字機後來未能成功量產,而那部原型機在賣給排版機大廠Mergenthaler Linotype Company後,竟也下落成謎,不知仍否在世?
今年初,紐約長島小鎮有位婦人在整理長輩遺物時,發現一部具有中文字樣的打字機,她請先生將打字機照片貼到社羣媒體,立即引發網友關注。曾撰寫「中文打字機:機械書寫時代的漢字輸入進化史」的史丹佛大學教授Thomas Mullaney,近年來蒐羅各式各樣早期開發的中文打字機,經他鑑定後確認這部中文打字機正是匿跡多年的明快打字機,令人雀躍不已。原來該婦人的長輩是Mergenthaler Linotype Company的員工,可能是在工廠搬離布魯克林時,將明快打字機搬回家中,就這樣意外的將如此珍貴的人類資產保存下來。
學貫中西的林語堂,「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其藝術與發明天分過人,堪稱是廿世紀的達文西。前陣子在紐約上東城搭船時,正巧路過林語堂的紐約故居,想當年林先生就在這裡寫下了經典名著The Importance of Living(生活的藝術),也在這裡設計了明快中文打字機。筆者撫今追昔,心中充滿無限感佩與追思!(作者爲臺大資工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