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共繪隴原農業新畫卷——現代寒旱特色農業糧食核心示範區技術觀摩會在榆中召開
每日甘肅網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張永琰)7月30日,一場聚焦“現代寒旱特色農業”的技術盛會在榆中縣韋營鄉盛大啓幕。甘肅省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會長、原甘肅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楊祁峰,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以及省市縣農業主管部門、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的50餘位代表齊聚於此,共同聚焦寒旱農業科技賦能的前沿成果。
韋營鄉4萬餘畝高標準梯田層層舒展,覆膜田塊在陽光照耀下閃爍着科技的光澤,麥子、黍子等糧食作物的清香隨着山風悠悠飄散。這片曾經因“十年九旱”而深陷“廣種薄收”困局的土地,如今正書寫着科技變革的嶄新傳奇。
爲有效應對寒旱地區嚴酷的自然條件,突破糧食生產瓶頸,實現穩產增效與可持續發展,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與甘肅志華農業有限公司、保定市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聯手,成功構建了一套集科技、裝備、服務於一體的現代寒旱特色農業糧食穩產技術體系,亦稱爲現代寒旱特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該體系以科技創新爲驅動核心,全方位覆蓋糧食生產的各關鍵環節,爲寒旱區農業提供了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此技術體系全面涵蓋良種選育與推廣、土壤精準管理、高效施肥策略、寒旱區特色耕作技術、專用農機裝備研發與應用、糧食產後初加工(烘乾)保障、農產品深加工增值以及全渠道市場銷售體系建設等八大領域。通過有機整合良種、良法、良機、良技、良策,形成了覆蓋“產前、產中、產後”全流程的寒旱農業社會化服務網絡。這一舉措有效提升了寒旱區糧食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及產量穩定性,顯著提高了水、肥、藥等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成功解決了糧食收穫後的損耗問題,有力保障了糧食品質;深度挖掘了寒旱農產品的獨特價值,藉助加工增值手段提高了農民收入;全面暢通了銷售渠道,有效連接了小農戶與大市場,整體推動寒旱農業朝着綠色、高質、高效、可持續的現代化方向大步邁進。
值得一提的是,保定農發集團積極拓展產業鏈佈局,於2024年8月在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註冊成立全資子公司——種源農業科技(甘肅)有限公司,作爲榆中縣2024年農業重點招商引資企業,該公司立足西北寒旱地區農業資源稟賦,核心聚焦種質資源開發,重點研發和引進針對寒旱區、具有抗旱耐寒特性的小麥、糜子、黍子及中藥材等作物品種,致力於打造“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體系。種源科技不僅積極在西北地區建立高標準農業示範基地、探索“梯田+科技+品牌”發展路徑,還依託保定農發集團在京津冀地區的強大產業鏈網絡,對現代寒旱農業區生產的優質農產品進行精深加工和品牌營銷,實現“延鏈銷售”,進一步拓展了寒旱農業的產業版圖和發展空間。
在觀摩現場,甘肅省農科院選育的“甘育8號”春小麥、隴糜17號等優良品種,在配合旱作“四法”穩產技術——足墒密植條播技術、壟溝覆膜穴播技術、旱田合墒撒播技術、頂凌覆膜雙壟穴播技術,以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後,實現了化肥用量削減30%、養分利用率躍升25%的佳績,出苗率更是提高了40%,畝產增產達15%。即便在2025年乾旱的考驗下,這些品種依然實現了穩產,其卓越的抗旱性與廣泛的適應性贏得了參會專家的高度讚譽,爲寒旱區農業發展提供了極具推廣價值的“榆中方案”。
在產業協同與聯農共富的探索實踐中,該企業積極投身糧食精深加工領域,精心開發高附加值產品以滿足多元市場需求。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成功帶動村集體經濟增長,村均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0萬元,徹底消除了“空殼村”現象。農民們不僅從土地流轉中獲得租金收益,還能在基地務工賺取薪金,年底更有分紅股金可拿,從而實現了穩定增收,生活幸福感與獲得感顯著提升。
楊祁峰在致辭中指出,榆中縣建立的現代寒旱農業創新示範基地意義非凡。它在探索半乾旱地區現代農業糧食生產發展模式、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以及開闢“企業+協會+院校”合作新路徑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該示範基地爲全省同類型區域的糧食生產提供了寶貴借鑑,有效推動了產業升級與聯農帶農,促進了老科協服務社會功能的發揮,助力企業技術創新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加速了科技進步步伐,提升了學院教學質量。同時,它爲學生提供了體驗農耕活動、增強實踐能力的優質平臺,也爲企業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
通過本次觀摩會,各方力量匯聚,凝聚共識,深化協同創新,共同探索甘肅現代寒旱特色農業發展新理念、新路徑、新模式,加速推動先進適用的農業科技成果在隴原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奮力書寫“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在甘肅寒旱地區的生動實踐篇章,爲保障區域糧食安全、促進鄉村產業振興貢獻力量。
歡迎全省各地的通訊員踊躍投稿:mrgst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