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第六險”!打造溫州長護險服務“新”生態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隨着我國老齡化進程加速,失能老人照護問題成爲社會痛點。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失能失智老年羣體約有4500萬人,且數字仍在快速攀升。在此背景下,作爲民生困局的重要解決方案,進一步發展被稱爲“社保第六險”的長期護理保險(以下簡稱“長護險”)顯得尤爲迫切。
從2016年開始試點至今,長護險發展已邁入第九個年頭。作爲第一批長護險試點的探索者和實踐者,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在浙江溫州攜手當地醫保局,以科技賦能長護險運營服務,創新模式打通觸達最後“一公里”,爲當地老年人畫出養老保障的“幸福半徑”。
創新運營模式
智能服務加速度
爲老年客戶提供適應老年人身體機能的保險服務,提升老年人獲取、使用保險服務的便捷性和實用性,提升老年人的保險服務體驗,是增進老年人福祉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貫徹落實黨中央積極應對老齡化國家戰略,落實“以人民爲中心”的重要體現。
在溫州市鹿城區,老年長護險服務面臨兩大難題。一是服務需求大,鹿城區老齡化程度較高,失能人數佔全市近50%,特別是城鄉居民長護險政策放開後,鹿城區月申請人數達到400餘人。二是業務辦理難,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兒女日常工作繁忙不能時時照料,獨自線下辦理保險業務難度增加。
如何破局爲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務?中國人壽壽險溫州市分公司運用長期運營長護險的成果和經驗,充分運用現代科技賦能運營服務。在業務開展初期,中國人壽壽險溫州市分公司就根據長護險業務需求開發了“長期護理保險經辦系統”,涵蓋評估管理、護理計劃管理、出入院管理、結算管理、參保人管理及護理機構管理等多項功能,提高業務經辦效率。
不僅如此,該公司充分利用數字化平臺實現線上申請。溫州市民只需要在“浙裡辦”App搜索“浙裡醫保”,頁面下拉至“熱門服務”,點擊進入“浙里長護在線”,就可以進行業務申請,對於自己操作有困難的老人,其子女也可通過授權在線代其辦理業務。這一舉措,有效避免了線下的繁瑣手續,減輕了老人及子女的申請成本。
創新監督機制
專業服務有保障
“感謝國家的好政策和中國人壽的好服務,真的爲我們家解決了好大一個難題。”近日,溫州的廖女士來到醫療保險服務中心,送上了一面錦旗,上面寫着“高效服務樹信譽,心繫羣衆見真情”。廖女士的母親今年87歲,是化工廠退休員工,因目盲被專家評估爲重度失能2級。自廖女士母親滿足長護險待遇條件以來,護理員每次上門服務2小時,耐心地爲老人進行剃頭、修剪指甲、擦洗身體、餵飯、推拿、按摩穴位以及大小便失禁處理等各項服務。廖女士表示,專業的技能和溫暖的服務不僅極大地減輕了她的家庭護理負擔,更爲老人帶來了心理上的慰藉。
服務質量,是長護險能否真正惠及失能羣體的核心,也是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在經營發展中始終關注的頭等大事。爲提升長護險居家服務的質量,中國人壽壽險溫州市分公司一方面打磨服務團隊專業性,爲經辦服務團隊配備管理學、醫學、財務等專業人員,支持業務順利開展。另一方面,壓實服務監督責任,採取座談培訓、日常巡查、突擊檢查等監管手段,加大對定點機構監管力度,並利用每月收集服務記錄表的機會,對選擇居家護理的參保人員進行持續調查回訪,巡查率達到100%。
創新發展路徑
貼心服務解民憂
如何以長護險爲基石,讓更多老年人“老有所護”?聚焦讓“長護險”走得更長遠這一發展理念,中國人壽壽險溫州市分公司不斷創新發展路徑,推動長護險工作高質量發展。
建立長期護理保險是一項重大制度創新,需要社會各方形成合力。中國人壽壽險溫州市分公司通過深化協作配合,確保高效運行落實到位。一方面聯動當地殘聯和民政部門,互通殘疾人補貼數據,在長護險居家親情待遇結算時同步扣減;另一方面優化整合資金、場所、人員等關鍵要素,組建長護險專項工作組,抽調業務骨幹,對項目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各類難題精準研判,確保項目實施各環節有序銜接。
值得一提的是,爲高效推進長護險工作,爲失能人羣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和福祉,中國人壽壽險溫州市分公司還以醫保業務“全省通辦”爲契機,打造醫保經辦“15分鐘便民服務圈”,創新打造“我在藥店辦醫保”服務品牌,將長護險業務諮詢、申請長護險失能等級評估等23項高頻事項下沉至定點藥店,在藥店專設醫保崗,充分發揮藥店量多面廣、與羣衆零距離的優勢,爲羣衆就近辦理高頻醫保業務提供便利,切實提升了羣衆對公共服務的獲得感、幸福感。
從創新組織架構推動長護險承保工作提質增效,再到技能人才生態的全面構建,中國人壽壽險溫州市分公司與溫州醫保局的合作,不僅爲失能人員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幫助,也爲構建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貢獻出“保險力量”。
截至2024年12月底,溫州地區長護險累計參保人數已達360餘萬,累計支付待遇保障金額近億元。長護險已成爲嵌入溫州人生活的溫度刻度,而中國人壽讓“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的困境,在科技賦能與專業服務的交織中,漸漸化作“老有所護”的踏實與心安。
本文源自:金融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