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產險助力鄉村振興,科技賦能農業保險新突破
(原標題:平安產險助力鄉村振興,科技賦能農業保險新突破)
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產險”)深入貫 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以“健全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爲指引,創新構建“科技+服務+保險”模式。2024年,平安產險累計爲超1430萬戶農戶提供風險保障6045億元;全年累計投入超1.8億元公益資金支持鄉村特色農業產業項目268個;通過科技賦能、長期支持和服務創新,持續爲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平安力量”。
科技賦能,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2024年初,養殖戶劉金波爲魚塘投保了2萬多元的淡水魚養殖保險,平安產險爲魚塘免費裝上了增氧機、測溫儀、投料機和監控器。藉助保險兜底及科技賦能,劉金波的魚塘實現了活體淡水魚類資源的可抵押價值。一週內,他通過保單增信成功獲得銀行50萬元貸款,解決了資金鍊斷裂問題。2024年4月,淡水魚價格全線上漲,鱸魚價格更是突破每斤18元,劉金波扭虧爲盈150多萬元。
“現在我對水產養殖充滿信心,擴大保障和投資,爭取一年能盈利200萬—300萬元。”劉金波信心滿滿地表示。
劉金波的信心背後,是平安產險依託科技監控手段建成漁業智能管理系統數字化平臺。該平臺不僅解決了水產養殖中風險的“看”與“管”問題,也爲水產保險理賠提供切實可行的依據,讓保險敢“保”、銀行敢“貸”,更爲產業鏈全面升級提供了技術保障。
長期支持,讓產業之花越開越豔
內蒙古烏蘭察布,是世界裸燕麥的黃金產區,也被譽爲“中國燕麥之都”。過去,由於缺乏精深加工,當地農民種植燕麥的收入極不穩定。在平安產險的幫扶下,小燕麥終於做成了大產業。平安產險秉承“十年樹木”的幫扶思維,確保幫扶產業健康發展和幫扶成效的可持續性。
築牢現代農業保障網
截至2024年底,平安產險已在內蒙古、遼寧、吉林、山東、黑龍江等24個省(區、市)啓動“雙精準”服務行動,覆蓋320個村,實現投保農戶、投保地塊、投保作物的精準關聯。如今,平安產險正在全國各地推廣“平安數字地圖”雙精準作業模式,不斷攀登高質量農業保險服務的新高峰。
循序漸進、久久爲功,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從洞庭湖畔的智慧漁場到陰山腳下的燕麥工廠,從保單增信破解融資難題到創建“一圖一表一系統一平臺”體系實現雙精準服務,平安產險始終踐行金融爲民的初心。未來,平安產險將繼續以科技賦能農業,助力鄉村振興,爲農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