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揭密》越王句踐還有這支青銅寶劍?深藏「國外」貴族墓中身世曝光
圖爲出土於壽縣、寫有「戉(越)王王戉(越),者旨於賜」8字鳥篆銘文的越王寶劍。(圖 / 截取自央視YouTube)
大陸安徽省壽縣爲著名古城,縣內的古城牆是大陸保存最完好的城牆之一,而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裡是諸侯國「蔡國」的封地,出土許多蔡國墓葬和文物,其中,在1名蔡國貴族的墓中,竟出土越王句踐兒子「鼫與」的寶劍。而爲何蔡國貴族墓中會出土越王寶劍?大陸專家分析,蔡國曾與越國結盟、接受越國保護,這把寶劍應是鼫與賞賜給某個蔡國貴族。
根據史書紀載,蔡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1個諸侯國,國君爲姬姓,於西元前1045年建立,首任君主是周武王的五弟叔度,當年武王在消滅商朝後,封叔度於蔡(今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共歷經26位君主,最後在公元前447年被楚國所滅,國祚598年。
央視YouTube頻道「中華國寶」3日上傳《探索‧發現 西圈戰國貴族墓地(3)》,介紹壽縣西圈蔡國貴族墓地的發掘,節目指出,此墓地位在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在1980至90年代期間,壽縣當地考古隊曾連續清理幾十座蔡國墓,其中3號墓葬是保存較爲完好的1座,於1996年被清理,並且在墓中發現了1把越王寶劍。
節目介紹,這把寶劍材質爲青銅,長54.5公分、寬4.6公分,由劍身、劍格、劍柄和劍首4部分組成,其中,劍首以綠松石鑲嵌精美紋飾,劍格雙面則用綠松石鑲嵌出「戉(越)王王戉(越),者旨於賜」8字鳥篆銘文。而專家認爲,「者旨」是越國國君的姓氏,「於賜」則是國君的名字,而這位名爲「於賜」的越王,就是越王句踐的兒子「鼫與」。
而爲何鼫與的寶劍會出現在蔡國貴族墓中?節目點出,專家認爲寶劍應是鼫與賞賜給某個蔡國貴族,公元前493年,蔡國在與吳國結盟後,遷都至壽縣,但吳國隨即被越國消滅,於是蔡國國君與越國修好關係,在越國保護下,蔡國又在壽縣生存27年,之後爲楚國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