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寶藏考古 蜀王金寶亮相
三眼火銃。(中新社)
張獻忠塑像。(記者王曉鈴攝)
「西王賞功」錢幣。(新華社)
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發掘區。(新華社資料照片)
大西政權銀錠銘刻「雙流縣」。(CFP)
蜀藩王府金寶上的「蜀」印。(取自成都商報客戶端)
明末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已被證實,在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越挖掘越令人驚奇,日前才被評爲2017大陸考古十大新發現。本次考古發掘於4月20日結束,總計出水文物1萬2000餘件,最重要的是發現了一枚蜀王金寶,爲大陸首次發現明代藩王金寶實物。
明史記載,皇子封親王,授金冊金寶。世子承襲王位,止授金冊,傳用金寶,也就是說每個藩王府僅有一枚金寶,因此較金冊顯得更爲稀少和珍貴。本次發掘出來的金寶,雖然殘損,仍可清楚辨識出印面的篆書蜀字,當來自蜀藩王府。
有大量銘刻地名的銀錠
遺址挖掘出大量銘刻有四川雙流縣、溫江縣、灌縣、德陽縣等地地名的銀錠,生活用品、金銀首飾,爲張獻忠在四川的活動範圍提供了實物證據,也證明這些官庫所藏是其糧餉的主要來源。
中國明史學會會長商傳表示,「傳說張獻忠在川掠奪過甚,凡民間有藏銀一兩者,全家殺歿,因此積累了大批財物,這一說法有言過其實之處。張獻忠所得財物,多出於官庫或藩王富戶之家。張獻忠破成都,官庫所存不下50萬兩,而蜀王府所藏亦當以數十萬計,這些當爲張獻忠財富的主要來源,絕非民間一二兩收刮所得。」
提到張獻忠的財寶,不少人會想到蜀王府。其實,張獻忠攻陷的明藩王府還有楚王府、襄王府。中國社科院歷史所明史研究室副主任陳時龍表示,挖掘文物其中有楚王妃的金冊,還有楚王朱華奎弟弟朱華壁的鑲金銀冊。
火銃爲提供戰場佐證
從遺址文物包括張獻忠大西政權的金封冊,以及「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和「大順通寶」銅幣等,還有屬於明代藩王府的金銀封冊、金銀印章等。從時代上看,自明代中期延續至明代晚期;從地域上看,這些文物的來源涵蓋了明代的大半個中國。
此次考古發掘中,發現了更多的鐵刀、鐵劍、鐵叉等兵器,爲此處爲古代戰場遺址提供了更多證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衆考古中心主任李飛表示,此次發現的火銃等火器,佐證了此處是文獻中所描述的明末戰場遺址。
4月18日國際古蹟遺址日當天,50名文物愛好者受邀參觀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表示,此次展示也在探索新方式,期待未來有別於在博物館固定場所的傳統,「希望能夠進行最大限度的利用,讓這批文物活過來。」
小靈通 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
位於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岷江河道內,距成都約60公里,遺址面積約約1平方公里,是目前大陸規模最大的內水考古項目,運用新技術,透過圍堰方式發掘,爲今後灘塗考古、淺水埋藏遺址發掘提供借鏡。最新的考古發掘自2017年底施工,2018年1月24日正式展開,4月20日發掘結束,共計87天。(王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