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不幸的先例”,特朗普點名要“與中國有關聯”的英特爾CEO辭職,英特爾駁斥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陳子帥】據路透社8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7日要求芯片製造商英特爾的新任首席執行官CEO陳立武立即辭職,稱其因與中國企業的關係而存在“高度(利益)衝突”。《華爾街日報》稱,英特爾爲陳立武進行了辯護,並駁斥了有關該公司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說法。

英特爾的新任首席執行官陳立武 圖源:視覺中國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平臺“真實社交”上寫道:“英特爾CEO存在高度(利益)衝突,必須立即辭職。這個問題沒有其他解決辦法。”此前一天,美國阿肯色州共和黨參議員湯姆·科頓致信英特爾董事會,就陳立武與中國公司的關係,以及其前公司楷登電子近期涉及的一起刑事案件提出質詢。

陳立武出生於馬來西亞,後來成爲美國公民,今年3月18日正式擔任英特爾CEO。他8日在英特爾網站發表聲明稱,有關自己過去的從業經歷,坊間流傳着許多不實信息,他本人“始終遵循最高的法律和道德標準”。他還保證,英特爾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採用美國最先進的半導體制程技術,向量產邁進。

至於特朗普爲何瞄準英特爾,《華爾街日報》分析說,英特爾實際上觸動了特朗普兩處“特別敏感的神經”,一是這家芯片製造商的財務困境限制了其增加在美投資的能力,而促進企業在美投資正是特朗普的首要任務之一;二是所謂中國因素。美媒稱,陳立武作爲風險投資家在中國有投資活動。

路透社提到,陳立武上任後,在很大程度上放棄了其前任的戰略,大幅縮減公司員工規模,並暫停了全球範圍內計劃中的製造工廠建設,還放緩了俄亥俄州一家工廠的建設進度。英國廣播公司(BBC)提到,作爲重建美國半導體制造業的一部分,英特爾已獲得美國政府數十億美元的資助。

路透社稱,英特爾曾是硅谷在全球芯片領域主導地位的基石,但近年來,其製造優勢被競爭對手臺積電奪走;在英偉達主導的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英特爾幾乎沒有存在感;而在其長期佔據主導地位的數據中心和個人電腦市場,AMD也正在搶奪市場份額。爲重振英特爾,公司董事會任命在芯片領域經驗豐富、投資眼光獨到的陳立武擔任CEO。

美國總統特朗普 資料圖

路透社稱,美國總統公開要求罷免企業CEO是“罕見”案例,這引發了投資者的爭論。Ladenburg Thalmann資產管理公司的CEO菲爾·布蘭卡託表示,“這將開創一個非常不幸的先例。你不會希望美國總統來決定誰來管理公司,但顯然他的意見有一定的價值和分量。”

《華爾街日報》評論稱,勒令英特爾CEO辭職,體現了特朗普喜歡指點企業老闆如何經營公司的癖好,但此舉並不出人意料。此前,特朗普曾告訴底特律的汽車製造商不要漲價,要求沃爾瑪“承擔關稅成本”。他還希望可口可樂公司用蔗糖代替玉米糖漿。

《華爾街日報》引述霍夫斯特拉大學總統研究中心主任米娜·博斯的話說,“這顯然不是在美國現代政治中見過的做法。這是政府在扭曲經濟利益。”

延伸閱讀:

美前財長:只有一個贏家,那就是中國

“只有一個贏家——中國。”在彭博電視臺《華爾街週刊》(Wall Street Week)節目與韋斯汀(David Westin)的對話中,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Larry Summers)針對特朗普政府現行經貿政策作出這一判斷。

據彭博社7日報道,薩默斯警告稱,特朗普的政策可能會讓美國走上類似戰後阿根廷的道路。

阿根廷曾是一個相對發達國家,後來卻淪爲經濟落後國。已故的胡安·庇隆1946年當選阿根廷總統,試圖探索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的“第三條道路”。他的政治主張,現在被稱爲“庇隆主義”。

當時一些觀察人士將阿根廷與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歸爲一類,認爲該國是一個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成熟經濟體。

庇隆主義黨倡導進口替代和高關稅政策,以推動阿根廷國內產業的發展。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MFIF)2023年發佈的一份評估報告顯示,貿易保護主義是導致阿根廷經濟衰退的“關鍵政策”。

薩默斯說:“阿根廷完全偏離了軌道,原因是一位通過民主選舉產生的領導人在幾年時間裡做出的決策,他追求獨裁而非尊崇民主。這對商界和所有參與政治進程的人都應是一則警示。”

他接着說道,隨着時間的推移,民族主義盛行,經濟上的成功越來越取決於誰是政府的朋友,而非誰真正擅長生產產品、與外國競爭,阿根廷的經濟表現變得極爲糟糕。“仔細想想,這種模式與我們當前的做法驚人地相似。”

薩默斯表示,二戰後阿根廷的專制經歷,以及一戰後一些歐洲國家的情況,都是非常值得警惕的教訓,美國人需格外關注,並進行更廣泛地討論。

薩默斯講話畫面 視頻截圖

報道稱,特朗普及其內閣成員認爲,特朗普威脅要徵收的高額關稅爲華盛頓方面在與貿易伙伴的談判中贏得了籌碼,而且與一些國家達成的協議將爲美國提供擴大出口的重大機遇。他們還誇耀多國承諾的鉅額對美投資。

爲爭取降低關稅,韓國政府付出的代價是承諾向美國投資高達3500億美元,並擴大進口美國能源,同時在敏感農產品市場開放上堅守了大米和牛肉的“紅線”。日本則鼓勵日本企業對美投資,將由政府下屬金融機構提供5500億美元的投資和貸款框架予以支持,主要面向倡導“復興美國製造業”的特朗普政府頗爲看重的造船業和半導體行業。

但薩默斯對上述承諾持懷疑態度。他說:“你不知道這些承諾意味着什麼,因爲你不知道基線會是什麼。”

這位前財政部長還警告稱,將會有大量投資外流,因爲當美國提高所有投入品的價格時,“我們正在讓自己成爲一個問題更多的生產中心”。

目前,特朗普已經對一些用於製造業原材料徵收或計劃徵收關稅,如鋼鐵、鋁、半導體和銅。他推測,美國這麼做的後果可能會導致製造業規模變小,質量變差。

薩默斯指出,保護主義和民族主義政策正在讓美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疏遠”。而擡高原材料價格、給投資者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以及疏遠客戶,這些絕非正確的策略。他強調,在這種情況下,只會有一個贏家,那就是中國。

現年70歲的薩默斯曾在里根總統的經濟顧問委員會任職,之後擔任世界銀行貸款委員會首席經濟學家和哈佛第27任校長,在比爾·克林頓時期擔任第71任美國財政部部長,奧巴馬時期則擔任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任。

在關稅問題上,我國的立場始終清晰且堅定。我外交部發言人已多次強調,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搞保護主義損害的是各國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