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縣:平菇撐起“致富傘” 鄉村振興譜新篇
“打小我就看着父親整日忙碌着種植平菇,大學畢業後就跟着父親一起幹。他很想嘗試線上銷售,我們正在優化平菇的包裝、解決運輸問題……”2月20日,走進鶴壁市浚縣王莊鎮大齊村的金菇園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師乃賓說起自己的父親——鎮“平菇狀元”師春印,滿是自豪與敬佩。
“現在是出菇期,每天訂單10噸左右,日銷售額3.5萬元。”浚縣金菇園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師春印高興地向筆者介紹,他的“股股香”平菇註冊了商標,2022年7月,獲得了全國綠色食品認證,2024年還入選首批“豫農優品”名錄。
小小的平菇,承載着師春印40年的堅守,也鋪就了大齊村的致富之路。1984年,21歲的師春印參加了安陽的食用菌培訓班,自此與平菇結下不解之緣。他從自家院子開始嘗試種植,隨着經驗的積累和規模的擴大,平菇種植不僅改善了他的經濟條件,還吸引了衆多村民效仿。1990年,在師春印的帶動下,30多戶村民投身平菇種植,周邊縣的羣衆也紛紛前來取經。2011年,師春印帶頭成立了浚縣金菇園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種植平菇面積達150畝,擁有40多座種植大棚,每座大棚有4.5萬個菌棒。
“從最初的小打小鬧,到如今這個規模,確實很不容易。平菇好種,想種好卻很難,得不斷學習新的種植知識。”師春印說,想產量高、品質好,離不開科學的種植方法和適宜的環境,每個環節都需要精細化管理,絕不使用任何農藥,大家吃着才放心。
綠色種植、規模經營,小小平菇爲鄉村撐起了“致富傘”。“俺的老夥計李玉山、師明海在我這兒學種平菇後,現在種植規模也不小了。合作社還爲村民提供了採摘、分揀等工作崗位,一天80元,每人一個月能賺個2000多元。”師春印憑藉着對平菇種植技術的深入研究,被鎮政府授予“平菇狀元”稱號。
浚縣王莊鎮黨委委員胡洋表示,作爲王莊鎮的特色農業種植項目,合作社爲周邊羣衆提供了種植技術和就業渠道,累計帶動就業5000餘人次,村集體經濟年增收十幾萬元,鎮政府爲合作社協調了農產品檢測設備,打造了專業的檢測室,助力平菇種植的標準化、集約化生產,進一步提升產業規模效益。(來源:浚縣縣委宣傳部 作者:張文淵 盧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