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暴跌近三成,寶馬用電車背水一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焦文娟
寶馬在中國市場跌勢未止,關稅衝擊又接踵而至。
7月31日,寶馬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的財務業績。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寶馬集團全球銷量超過120萬輛,同比減少0.5%。
分品牌來看:
營收與利潤的跌幅遠超銷量。寶馬今年上半年錄得營收676.85億歐元,同比減少8%;淨利潤40.15億歐元,同比下降29%;汽車業務的息稅前(EBIT)利潤率已經同比下降了2.4個百分點,跌至6.2%。儘管如此,在德系三大豪華品牌(BBA)中,寶馬今年上半年在營收、淨利潤和銷量上均保持領先。
中國市場持續承壓拖累了寶馬今年二季度以及上半年的業績。今年上半年,中國市場成爲寶馬下滑幅度最大的單一市場,同比下滑15.5%至31.8萬輛。
“關稅在第二季度對財務狀況也造成了重大影響。”寶馬集團CFO沃特爾(Walter Mertl)表示。
鑑於中國市場的嚴峻形勢以及關稅帶來的壓力, 標普全球評級已將寶馬的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同時確認其“A/A-1”評級。
在整體數據持續下滑中,寶馬新能源汽車銷量逆勢上揚,成爲難得的亮點。
今年上半年,寶馬的純電車型交付超22萬輛,同比增長15.7%,佔比總銷量的18.3%。目前,寶馬的純電動車累計銷量突破150萬輛。
加上混動車型(PHEV),寶馬上半年新能源車型的總交付量則達到31.9萬輛,同比增長了18.6%,佔比總銷量的26.4%。可以說,寶馬每賣出四輛新車,就有一輛是新能源汽車。
但分品牌來看,新能源車型的增長主要集中在MINI品牌。MINI的純電動車型上半年交付量達到4.6萬輛,同比增長了361.7%;寶馬品牌則在今年上半年賣出了17.4萬輛純電車,同比下降3%,混動車型9.8萬輛,同比增長29%。
這一增長離不開MINI今年密集推出的新產品攻勢——今年以來,MINI品牌推出了全新電動MINI JOHN COOPER WORKS和全新電動MINI JOHN COOPER WORKS ACEMAN兩款新車。
寶馬在財報中稱,隨着全新MINI家族車型的全面供應,該品牌在全球所有地區均實現增長,其中也包括中國市場。上半年交付的所有MINI車型中,超過三分之一是純電車型。
分市場來看,得益於歐洲市場新能源需求的爆發和政策支持,寶馬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滲透率持續攀升。
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寶馬在歐洲市場的電動車型(BEV和PHEV車型)銷量同比攀升至34.8%。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Oliver Zipse)稱,在歐洲市場,寶馬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車型市場份額接近40%,且成爲歐洲第三暢銷的電動車品牌。作爲寶馬的大本營,歐洲消費者對寶馬多技術路線的接受度較高,尤其是插混車型需求旺盛,支撐了銷量高增長。寶馬認爲,未來在歐洲市場,銷量的增長還將由電動車驅動。
齊普策透露,在今年9月的慕尼黑車展(IAA Mobility 2025),寶馬還將全球首發全新一代純電動iX3,這是寶馬新世代(Neue Klasse)平臺的首款量產SUV,也是其電動化戰略的核心產品之一。
電動化轉型始終是寶馬的戰略核心。2025年上半年,寶馬集團研發投入超過40億歐元,資金重點用於 “新世代技術集羣” 及 Neue Klasse純電平臺的研發,同時爲9月慕尼黑車展首發的純電動SUV iX3 及後續車型量產做準備。齊普策稱,到2027年,寶馬將在全球推出40款採用新世代技術和設計語言的全新車型及更新的車型。
但短期內,關稅壓力仍籠罩寶馬。“目前美國商定的關稅也增加了歐洲出口的負擔,影響了消費者和跨國企業。”齊普策表示。寶馬也在財報中指出,今年上半年,受歐盟對華電動車反補貼稅及美國加徵關稅衝擊,上半年關稅成本激增,直接拖累汽車部門息稅前利潤率下滑1.5個百分點。
中國市場依舊是寶馬交付量下滑幅度最大的單一市場。今年上半年,寶馬在中國交付量爲31.81萬輛,同比下滑了15.5%。
齊普策稱,除中國外,寶馬在全球三個主要銷售區域(歐洲、美洲和亞洲市場)均實現增長。今年上半年,這些市場的集團銷量合計增長了6.3%。
中國市場終端價格波動持續向寶馬業績施壓。寶馬在財報中指出,2025年上半年寶馬品牌在華新車交付量呈現同比收縮,降幅符合管理層此前預估——與去年下半年保持相近水平。
今年以來,寶馬5系終端市場波動頻繁。廣州一位寶馬銷售曾告訴記者,原本裸車40萬元以上5系,今年曾降價到30萬元左右,相當於原來買一輛寶馬3系的價格。據招銀國際的統計,今年5月,華晨寶馬在終端市場的折扣率環比擴大0.8個百分點至34%,再創歷史新高,今年前5個月華晨寶馬的折扣率也超過去年同期。
齊普策稱,寶馬要在價值和銷量之間保持健康的平衡。他認爲,“全球汽車市場總體呈現增長態勢。只要各區域市場條件允許,我們隨時準備實現市場份額的盈利性增長。”
在此背景下,8月1日履新的華晨寶馬新總裁兼CEO寶思齊(Birgit Böhm Wannenwetsch)被賦予關鍵使命。這位金融體系出身的新高管將接替戴鶴軒(Dr. Franz Decker)。
在加入寶馬集團前,寶思齊在汽車行業深耕了30餘年,曾效力歐寶、通用、薩博等車企,專注財務領域。2018年加入寶馬集團後,寶思齊歷任財務高級副總裁、集團司庫,主導全球資金調配與成本管控,在美洲任職期間曾將金融服務運營成本超20%。
如今,寶思齊面臨的緊迫任務,是助力寶馬從自主品牌圍剿中突圍。
爲了在中國市場扳回一局,眼下新勢力品牌憑藉“增程動力配上大空間SUV”的暢銷公式快速搶佔份額,但寶馬選擇了一條差異化路徑:依託2026年瀋陽國產的新世代車型,用本土化技術破局。
爲了深耕中國市場,寶馬日前還宣佈將與中國智駕供應商Momenta共同打造基於中國道路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這套系統計劃搭載於明年國產的寶馬新世代車型,實現高速及城區道路的全場景點到點領航輔助功能。不僅如此,寶馬還聯合了阿里的斑馬智行、華爲鴻蒙,前者爲爲新世代車型定製AI語音助手,後者則提供數字鑰匙、HiCar互聯及MyBMW App服務。
不過,這些技術已經普遍搭載於很多國產車型,寶馬需要在2026年新世代車型國產化前,向市場證明其技術迭代的獨特價值。在填好這張答卷的同時,而比技術突圍更關鍵的挑戰在於——如何止住市場份額的持續失血,重塑其在中國豪華車市場的品牌價值。
齊普策堅信,“隨着新世代(NEUE KLASSE)技術和產品在未來兩年內的推出,寶馬將把公司提升到一個全新的水平。”
然而,在技術願景轉化爲市場競爭力並真正拉動銷量之前,寶馬必須直面一個迫在眉睫的挑戰:財報明確指出,中國市場仍會拖累今年全年的利潤。根據寶馬的預測,2025年,寶馬集團的息稅前利潤(EBIT)利潤率將下降約1.25%,其中汽車業務的息稅前利潤利潤率將下降至5%到7%。
寶馬稱,在中國,寶馬集團預計將持續面臨高水平的競爭,尤其是低價位汽車市場的增長對寶馬帶來的衝擊。與此同時,寶馬認爲,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明朗的關稅政策也將對寶馬本年度的利潤率產生影響。
標普在最新報告中指出,2025年下半年寶馬仍將承受中國本土車企的競爭壓力。小米、小鵬和理想等品牌持續推出功能亮眼的新車,預計將導致寶馬今年在華銷量萎縮個位數百分比左右,2026年或將繼續小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