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川普想救英特爾 「依賴臺灣的現實不可忽視」
▲英特爾(Intel)。(圖/路透社)
記者葉國吏/綜合報導
曾經是科技領導象徵的英特爾,如今陷入困境,成了政府補貼的目標。《經濟學人》指出,美國如果僅靠保護老牌企業,可能削弱整體競爭力。未來美國科技地位的維持,需要智慧的政策,以及臺灣的穩定,晶片既是挑戰,也是契機。
英特爾的故事是一場跌宕起伏的悲劇。這家曾主導個人電腦晶片市場的公司,如今連全球前15大晶片公司都排不上。半導體的戰略價值愈加凸顯,但英特爾的傲慢使其錯失智慧型手機與人工智慧的機遇,被安謀(Arm)、輝達(NVIDIA)和臺積電(TSMC)等公司超越。
▲美國總統川普與臺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圖/路透)
川普政府的晶片政策不僅未解困境,反而可能讓局勢更加惡化。川普試圖用關稅施壓,甚至強迫輝達等公司使用英特爾的晶片,這種短視的做法或許能短暫助其喘息,但長遠來看,卻削弱了美國科技產業的競爭力。
報導指出,解決之道在於多元策略,美國不該把希望寄託在英特爾身上,而是應促使其出售部分業務以尋求重生。其次,需協助臺積電和三星等企業克服技術工人短缺及許可流程問題,吸引更多晶圓廠落地美國。此外,晶片依賴臺灣的現實不可忽視,臺灣的安全與穩定至關重要。唯有放眼全球、制定智慧政策,美國才能在這場晶片競賽中保持韌性與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