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城案作證遭疑「討厭柯文哲」 苗博雅:對他無好惡

▲臺北市議員苗博雅今(20日)爲京華城案,到臺北地院作證。(圖/記者黃哲民攝)

記者黃哲民/臺北報導

臺北地院今(20日)審理柯文哲等人所涉京華城案,臺北市議員苗博雅出庭證稱,案發前2度針對京華城案質詢,看不出時任市長柯文哲是否明知有違法,但「盡責的市長應有所瞭解」,苗強調容積率是市民公共財,不該毫無法源依據就送給財團,同案在押被告沈慶京的辯護律師質疑苗「故意攻擊政治色彩不同的柯文哲」,檢方立刻異議律師此舉恫嚇證人,苗強調對柯沒好惡。

苗博雅昨(19日)受訪表示會準時出庭作證、「據實以告」,今下午開完庭受訪時,有人羣在旁狂敲木魚乾擾。今上午開庭詰問前,先勘驗苗2020年6月15日與2021年11月11日,2度在臺北市議會針對京華城案質詢柯文哲與官員的節錄影片,各約5分鐘,目的是喚醒苗的記憶以便作證。

▲臺北市議員苗博雅今(20日)爲京華城案,到臺北地院作證。(圖/記者黃哲民攝)

苗博雅說2018年12月25日初任北市議員至今,京華城改建案爭取容積率一事,牽涉龐大利益,2020年首度質詢,是因都委會公佈的會議記錄,不寫出發言委員全名,只記載「委員A、委員B」,違反柯文哲「公開透明」的政見承諾,民衆也無從得知個別委員持贊成或反對意見。

2021年第2次質詢背景,是都委會決議給京華城20%容積率獎勵,卻創設法律沒授權的獎勵名目。苗博雅自稱蒐集資料顯示,過去10年都委會受理40件研議案,僅京華城1案是私人提出,其餘均爲市府各機關提出,苗表示案發後加入市議會調查小組,才知都委會有研議京華城提案這回事,都委會還爲此成立專案小組,不知誰下令。

苗博雅表示,質詢柯文哲時無法判斷他是否明知違法,但市議員都知要爲市民把關容積率公共財,「盡責的市長應有所瞭解」,至於「市長有能或無能,不是我能臆測的」。苗說質詢當時取得的資料不足以認定京華城案是弊案,也因此低估本件容獎僅價值10億元,但已透過質詢示警,柯和市府團隊不改正,仍堅持沒違法或不當。

▲臺灣民衆黨前黨主席柯文哲涉收賄、圖利京華城案,目前在押,今(20日)被押解到臺北地院出庭。(圖/記者黃哲民攝)

苗博雅強調,北市府官員答詢稱給予京華城容獎,是依據《都市計劃法》第24條,但這條文僅開放人民有申請權,不等於必給,如同法律保障人民有權提告,但不一定會被判贏,法官還是要看法律與證據,給予容獎也須依法,容積率是全體市民打拚繁榮而來的公共財,不能毫無依據送給私人財團。

苗博雅證稱,印象中,對私人創設容獎項目,「京華城是第1個」、也後無來者,但本件創設的韌性城市、智慧城市與宜居城市獎勵項目,有些措施爲義務性,例如充電車位,本就該做,打比方就是「年輕人申請老人年金,竟然還通過」。

在場包括柯文哲等被告的律師團,輪流質疑苗博雅毫無都市計劃或地政專業,證詞多屬個人意見,並試圖以其他縣市的都計法規,推翻苗說「都委會不研議私人提案」、「細部計劃不能增設容獎」等看法,檢方不斷提出異議,喊話律師別斷章取義誤導證人。

▲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於京華城案涉行賄時任臺北市長柯文哲,目前在押,今(20日)被押解到臺北地院出庭。(圖/記者黃哲民攝)

但苗博雅的反擊比檢方還猛,強調要求公開都委會發言委員全名,是柯文哲的政見承諾,看文件不能只看1份就論斷,「律師可能有誤解」,至於曾有臺北市長拒絕公告實施都委會決議的案例,是市府官員告訴市議會調查小組,雖沒講清楚個案名稱,至少不是瞎掰。

沈慶京的律師質疑苗博雅寫臉書只評論柯文哲和京華城案,動機是否爲「攻擊政治色彩不同的柯文哲」,苗正色自認盡力做好議員職責,寫臉書是個人興趣,沒時間評論所有天下事,苗說關注京華城的容積率,PO文動機「就是守護超過100億元的公益」。

沈的律師要苗別偷換概念,要苗解釋爲何不能在都市計劃細部計劃給予容獎,律師並拋出臺北市是否未規定容獎上限的議題。

苗博雅從頭說分明,解釋依北市分區管制,京華城現址的「商三」,容積率的「天花板」爲560%,可外加其他容獎突破上限,例如都更、危老重建,或臺北市《土管條例》所列各項,但京華城「什麼身分都沒有、什麼資格都不符」。

苗博雅暗虧律師說京華城案的容獎來自陳情案,「原來是換了一條路,直接找市府高層陳情」,爲何京華城有這麼特別待遇、其他申請的私人就沒有,都委會還成立專案小組扮演老師,幫京華城想辦法,這是最引人非議的。

律師問苗是否認爲柯文哲指示將京華城的陳情案送都委會研議,就是放水,苗說「是幫了京華城很大一個忙」,律師再追問「是討厭貪污,還是討厭柯文哲」,苗強調對柯沒好惡,「就跟對你(律師)一樣,我們都做好自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