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城案!檢批柯文哲「羈押中仍操控輿論」 證人翻供遭質疑
臺北地方法院今(15)日再度開庭審理京華城案,針對前臺北市長柯文哲等4人是否延押進行訊問。(報系資料照)
臺北地方法院今(15)日再度開庭審理京華城案,針對前臺北市長柯文哲等4人是否延押進行訊問。庭上檢辯激烈交鋒,檢方痛批柯文哲雖在押,卻仍透過臉書發文攻擊證人、帶風向,甚至斷章取義證詞,嚴重破壞司法審判純淨空間,更直指此舉是「司法史上絕無僅有的壓迫手段」。
北檢檢察官陳思荔火力全開,質疑柯文哲在羈押期間,竟能持續透過臉書帳號發佈圖卡,針對不利證詞發動攻擊,甚至將證人部分有利、部分不利的證詞斷章取義,營造「證人勾串」的輿論風向。她痛批,此舉形同對證人施壓,「不是文章不是自己張貼就沒有責任」,若交保後恐變本加厲。
陳思荔更點名7日出庭的時任北市都委會技正胡方瓊,質疑她當庭翻供,與先前廉政署偵訊時「知無不言」的態度大相逕庭。她強調,胡女當時在廉政署作證時,不僅能自由查閱筆電資料,還可正常用餐、休息,甚至花38分鐘詳閱筆錄確認內容,如今卻在法庭上改口,動機啓人疑竇。
檢察官廖彥鈞則指出,本案仍有基隆市副市長邱佩琳、前北市副市長黃珊珊、柯辦主任謝明珠、副秘書長李得全,以及商界人士黃海清、邱清彰、民衆黨樑秀菊、周榆修等人尚未到案說明,若柯文哲等人交保,恐有高度串證之虞。
主任檢察官林俊廷更強勢指控,「京華城案就是特權下的產物」,柯文哲至今對誰該負責仍避重就輕,甚至推給前北市副市長彭振聲,而對隨身碟內「小沈1500」的帳冊紀錄也無法合理解釋。他質疑,柯文哲一邊幫京華城剪綵,一邊收受沈慶京210萬元捐款,根本是「一邊幫忙、一邊收錢」,涉貪嫌疑重大,仍有羈押必要。
全案審理進入關鍵階段,合議庭將評議是否延押柯文哲等人,司法攻防持續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