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部預告產創條例子法 AI 、節能減碳投資可抵稅

《產業創新條例》投資抵減租稅優惠適用範圍擴及AI、節能減碳。 聯合報系資料照

《產業創新條例》投資抵減租稅優惠適用範圍擴及AI、節能減碳,財經部會經過研商後,經濟部已預告子法,明定四大AI技術、兩面向節能減碳投資,皆可適用投資抵減。目前子法正在預告中,後續將由經濟部公告上路。

產創條例今年5月修正通過,在投資抵減優惠方面,新增AI產品或服務及節能減碳投資抵減,自2025年1月1日施行至2029年12月31日止,並提高支出金額上限至20億元,適用範圍、租稅優惠都擴大。

至於實際適用範疇,經濟部日前預告子法,在AI產品方面,明定四大技術內容,包含機器學習演算法、深度學習演算法、大型語言模型(LLM)、自然語言處理等,並詳細訂定各項技術規定。例如大型語言模型方面,主要是使用大量數據、10億(1B)以上參數,運用深度學習演算法訓練所建立的數據模型,可處理使用者特定任務。

減碳分爲兩大方面,包含公用節能、製程改善。節能包含採用高效能電動機、空氣壓縮系統、空調、鍋爐系統、碳管理系統等;製程改善包含製程設備、溫室氣體破壞或去除設備等。

另外辦法中也明定適用投資抵減時,訂購、交貨時間的相關認定標準。申請適用投資抵減,購置軟硬體、技術或服務,應在訂購日次日起兩年內交貨或完成提供技術服務,如因情形特殊無法如期交貨,例如客製化需求、國際情勢等,可在期限屆滿前向經濟部申請延長,延長期間不得超過兩年。

產創條例修法後,企業投資於自行使用的全新智慧機械、5G、資安產品或服務、AI產品或服務、節能減碳相關全新硬體、軟體、技術或技術服務,可適用投資抵減。

支出金額在同一課稅年度內合計達100萬元以上、20億元以下範圍,抵減方式二擇一,可選擇在支出金額5%內抵減當年度營所稅,或支出金額3%內自當年度起三年內抵減各年度應納營所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