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資管公司加快培育競爭力

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印發了《關於促進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高質量發展提升監管質效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從堅守主責主業、強化風險防控、提升監管質效等方面,提出促進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措施。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金融機構及非金融機構加快處置不良資產的需求與日俱增。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作爲收購、管理和處置不良資產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日前,金融監管部門印發《指導意見》,將進一步引導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聚焦主責主業,強化風險防控,實現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逆週期工具和金融救助功能。

收購、管理和處置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是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重要任務,通過處理銀行剝離的不良資產,從而最大限度減少銀行損失,改善銀行資產負債結構,增強應對各類金融風險的防禦能力。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非銀機構監管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爲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金融工作的決策部署,將進一步強化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監管,有效防範化解風險,促進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高質量發展,在新形勢下更好地發揮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金融救助和逆週期調節的功能作用。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要立足功能定位,促進和化解金融與實體經濟風險。《指導意見》提出,要聚焦發揮特色功能,加快培育核心競爭力。支持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立足發揮金融救助和逆週期調節的功能作用,依法合規探索業務模式創新,豐富風險化解和救助紓困手段,深化專業化、差異化發展,培育具有比較優勢的核心競爭力。

服務化解中小金融機構、房地產等領域風險也是《指導意見》的亮點之一。《指導意見》提出,鼓勵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發揮知識、技術、法律等專業優勢,探索採取多種方式參與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化解。

董希淼認爲,長期以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主要服務全國性金融機構,對中小金融機構重視不夠、服務不足。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應轉變理念、提升服務能力,加大對中小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中小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收購、管理和處置力度,助力拓寬中小金融機構不良資產處置渠道,爲一體推進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化解和轉型發展提供更多支持。

近年來,作爲國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國中信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不斷加快深耕不良資產經營、金融服務業務以及資產管理和投資業務。近3年來,該公司收購不良資產債權超5000億元,位居同業前列。中信金融資產相關負責人介紹,中信金融資產切實加強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鞏固實體經濟發展基礎。2024年,該公司積極參與24省市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化解,收購不良資產包債權規模同比增長約54%,有效維護區域金融環境穩定。2022年以來,通過房企紓困保障商品房按期交付6.6萬套,支付上游材料供應商欠款超113億元,帶動其他金融機構613億元存量項目風險化解,推動超2240億元貨值的項目復工復產。

董希淼認爲,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應以《指導意見》的出臺爲契機,更好地助力金融機構盤活存量資產,加快處置不良資產,維護金融市場平穩運行,釋放更多信貸資源投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做經濟金融體系的“穩定器”、金融風險的“防火牆”和金融危機的“救火隊”。與此同時,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應充分發揮作爲不良資產處置“國家隊”的作用,通過戰略入股、人才輸出等方式,加強與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協同合作,推動構建更加完善的不良資產處置生態體系,提高不良資產處置效能。

(經濟日報記者 王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