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哈克曼生前嚴重失智 研究:避開14項危險因子 可降45%風險

根據調查顯示,金哈克曼的妻子死於漢他病毒,而他則在1周後因心臟病離世,但因其患有嚴重阿茲海默症,生前可能不知妻子已病逝。(圖/美聯社)

影星金哈克曼近來被發現與妻子陳屍家中。根據調查顯示,金哈克曼的妻子死於漢他病毒,而他則在1周後因心臟病離世,但因其患有嚴重阿茲海默症,生前可能不知妻子已病逝。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對此醫師引述研究指出,生活中只要避免14項危險因子,就能預防或延緩至少45%的失智症發生,其中包含教育程度較低、高血壓、聽力障礙、高膽固醇、社交太少等。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曾於個人粉專發文提及,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又譯柳葉刀)於2024年7月所發佈的一篇論文中,列出14項會增加失智的危險因子,並分爲早、中、晚期生涯:

●教育程度較低:失智風險增加5%。

●高血壓:失智風險增7%。

●聽力障礙:失智風險增7%。

●吸菸:失智風險增2%。

●肥胖:失智風險增1%。

●憂鬱:失智風險增3%。

●缺乏運動:失智風險增2%。

●糖尿病:失智風險增2%。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過高:失智風險增7%。

●過量飲酒:失智風險增1%。

●創傷性腦損傷:失智風險增3%。

●社交太少:失智風險增5%。

●空氣污染:失智風險增3%。

●視力喪失:失智風險增2%。

黃軒說,研究人員指出,只要改變上述14項失智風險因子,就可以預防或延緩至少45%的失智情況。另外,該研究也提供具體做法,包括多教育、多動腦筋;配戴助聽器、減少有害噪音;治療憂鬱症;保護頭部、避免頭撞擊;努力運動;戒菸酒;控制好血壓;40歲後,務必要控制好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減重;增加社交人脈;視力喪失要治療;少接觸空污;以及控制好血糖等。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先前表示,失智症真正致病原因至今尚不清楚,在治療上也沒有可以完全阻止或恢復已經受損大腦細胞的特效藥。但可藉由提早發現,有助於患者的症狀獲得改善或延緩疾病的惡化。他並提醒有6大高風險族羣要留意,包含家族病史、高齡、肥胖、三高、抽菸,以及患有其它疾病,如憂鬱症、頭部外傷、唐氏症、曾發生中風者,應定期安排相關檢查,纔可有助及早發現早期失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