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萬人研究 皰疹害失智 醫喊做1事降風險
醫師提醒皰疹病毒不只是讓人嘴脣長水泡,還可能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你可能以爲嘴脣上冒出的皰疹,只是冒小水泡。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一項針對8000萬人腦庫資料分析發現,單純性皰疹病毒不只讓人嘴破,還可能誘發阿茲海默症,且會加速患者記憶力與思考能力退化,「也就是病毒越活躍,讓人更容易失智」,而積極使用抗病藥物則可能可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甚至是減緩病程。
張家銘在臉書「基因醫師張家銘」PO文指出,上述研究是來自美國兩大腦庫的最新分結果,研究人員發現皰疹病毒不只是讓人嘴脣冒出小水泡,還會喚醒人體跳躍基因。這些基因平時被人體嚴密控制,但一旦病毒入侵,它們像失控的駭客,在大腦裡作亂,影響與記憶、學習和大腦修復相關的關鍵基因,導致發炎、神經元死亡,最終讓阿茲海默症提早報到。
張家銘指出,研究並發現,在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中,皰疹病毒的RNA含量明顯增加,且與大腦病變程度呈正相關。換句話說,病毒越活躍,腦部損傷越嚴重,記憶力和思考能力可能退化得越快。
張家銘指出,其中,影響最深遠的就是「LINE1」這類跳躍基因,它們的異常活化會引發大腦慢性發炎,讓腦細胞活得更辛苦、壽命更短,簡單來說,如果皰疹病毒長期在體內活躍,它可能正在偷偷破壞大腦,讓人更容易失智。
張家銘指出,好消息是,研究人員發現,治療皰疹的抗病毒藥物,可能可以降低阿茲海默症風險,他們分析來自近8000萬名患者數據,結果顯示,長期服用抗皰疹病毒藥物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明顯較低。
張家銘指出,研究團隊進一步在實驗室裡測試抗病毒藥物的效果,發現這些藥不僅能抑制病毒,能抑制病毒,還能降低 LINE1 的異常活性,減少Tau蛋白的錯誤摺疊,這正是阿茲海默症發病的核心機制之一,並幫助大腦清理受損蛋白質,減少神經退化的影響。
張家銘指出,從上述研究,可以發現皰疹病毒可能不只是讓人嘴巴破、長水泡,而是會一直潛伏在體內,悄悄影響大腦健康,尤其是反覆發作的皰疹,可能意味着病毒一直在活躍,而不是等它好了就沒事,或許,透過積極治療皰疹,我們不僅能避免一時的困擾,還可能遠離阿茲海默症這個記憶小偷。
臺中榮民總醫院於醫院網站指出,單純皰疹是一種叫做單純皰疹病毒的微生物所引起之感染。可分爲第一型及第二型,第一型單純皰疹是在脣、嘴、鼻子、下巴、頰部產生水泡或潰瘍。第二型單純皰疹又稱爲生殖器皰疹,主要病竈是在臀部、陰莖、陰道、子宮頸等生殖器附近長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