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數中小學生「把AI當朋友聊天」 11%直接複製貼上寫作業
▲調查發現,近半中小學生把AI當成朋友聊天,超過1成把AI當作「複製貼上」工具。(圖/記者吳立言攝)
記者許敏溶/臺北報導
AI浪潮席捲臺灣校園,一份針對1.3萬名中小學生的調查顯示,近半學生將AI當成朋友來「聊天」,當AI提供錯誤資訊時,同樣有47%學生回答「不知道」,更有14%認爲「AI要負責」,另有逾1成學生視AI爲「複製貼上」工具。學者示警,多數學生僅將AI視爲權威「答案機」,而非需要謹慎判讀的工具,這是數位素養教育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爲了解AI對學生影響,《親子天下》針對全臺22縣市、超過1.3萬名國中小學生進行「AI世代學習大調查」,對象是就讀5至9年級的中小學生,包括657所學校,發現中小學生與AI的頻繁互動,並未轉化爲成熟的數位素養。
《親子天下》表示,44%學生表示「壓力大」或「壓力非常大」。學生前三大煩惱高度集中在對未來的焦慮,分別是「擔心國中會考」(34%)、「不知道未來可以做什麼」(30%),以及「在校成績不好」(28%)。
針對AI調查部分,最特別是近半數(48.9%)學生表示,將AI當作朋友來「聊天」,超越所有學習相關用途,且高達37.7%學生在過去一個月內「沒有和同學或朋友約出去玩」。
另當AI提供錯誤資訊時,誰該負責,調查顯示,高達46.5%的學生選擇「不知道/沒想過」,更有13.7%的人認爲應由「AI要負責」。《親子天下》表示,這顯示AI學生普遍缺乏對工具的批判性思維與使用者責任的認知,並將AI擬人化的傾向,是一大警訊。
政治大學學務長、AI專家蔡炎龍分析,當學生的能力尚未成熟,「他分不出好壞,不知道AI寫的答案可能只是中上水準。」顯示多數學生將AI視爲一個權威「答案機」,而非需要使用者謹慎判讀的工具,這也是數位素養教育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此外,調查顯示,有11.8%學生認爲,用AI寫作業「很合適,複製貼上很省力」,在感到「壓力非常大」的學生中,有四分之一(25%)傾向選擇捷徑,認同「複製貼上」作業很合適,《親子天下》認爲,顯示這種作弊傾向與學生所承受巨大壓力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