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成中小學生 AI當朋友聊天
AI浪潮來襲,被視爲「數位原住民」的中小學生世代,學習與生活也被重塑。示意圖,非新聞事件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AI浪潮來襲,被視爲「數位原住民」的中小學生世代,學習與生活也被重塑。民調顯示,全臺1.3萬名中小學生都與AI頻繁互動,他們擁抱AI作爲學習幫手與情感慰藉,甚至認爲人工智慧是朋友,超過3成半的學生過去1個月沒有和同學或朋友約出去玩,映照出真實社交的蒼白。至於有心理困擾的青少年則有26%求助AI,比率高於與父母、輔導室等專業人員。
《親子天下》針對全臺超過1.3萬名5到9年級的中小學生進行「AI世代學習大調查」,發放問卷遍及全臺22縣市、657所學校。
調查數據顯示,我國中小學生的生活正被壓力籠罩,44%的學子表示壓力大或壓力非常大,三大煩惱高度集中在「擔心國中會考」(34%)、「不知道未來可以做什麼」(30%),以及「在校成績不好」(28%)。在這股壓力下,一個令人意外的現象浮現,也就是AI正成爲他們的情感避風港。
調查指出,AI在學生生活扮演深刻情感角色,48.9%的學生反映,會與AI聊天,超越所有學習用途。在開放式問題的回覆中,有學生寫下「我的朋友,只有他能和我聊天,在一起」,直白地將AI視爲朋友;數據顯示,高達37.7%的學生在過去1個月內「沒有和同學或朋友約出去玩」。
除了影響社交關係,論及AI提供錯誤資訊誰該負責時,調查結果顯示出學生缺乏AI素養,高達46.5%的學生選擇「不知道/沒想過」,更有13.7%的人認爲「AI要負責」,將AI擬人化。
面對AI已成爲學習輔具,倫理困境也隨之而來。調查顯示,11.8%的學子認爲,用AI寫作業「很合適,複製貼上很省力」;在感到「壓力非常大」的學生中,25%選擇捷徑,認同「複製貼上」來寫作業。
兒福聯盟也調查青少年情緒困擾的現象,數據顯示,17.7%的青少年有中重度情緒困擾,22.3%青少年過去一週有輕生意念,而10.8%有中等程度以上輕生意念,有心理困擾的青少年則有26%選擇求助AI,比率高於與父母、輔導室或校外心理健康專業人員,且使用後覺得有幫助的比率也較專業人員高。
※珍惜生命。安心專線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