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成青少年難拒菸 國健署重提法規:抽電子煙最重罰1萬元

國健署與教育部攜手合作,推動校園菸害防制工作。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依衛福部國健署「青少年吸菸行爲調查」顯示,同儕或家人若有吸菸,容易受影響而接觸煙品。「家」是最多青少年開始第一口煙的地方,而有吸菸朋友的青少年,開始吸菸的機率比沒有的朋友高出17.5倍;青少年吸菸容易成癮,若要免於菸害的威脅,應該着重如何讓青少年不碰人生的第一支菸。

新學年開始,國健署菸害防制組組長羅素英提醒,孩子易受同儕影響,尤其在新生入學或在校期間吸菸問題上更需提高警覺。有些孩子吸菸,是因爲「同學都在抽,害怕被排擠」、「會抽菸看起來很帥」、「這款煙沒有味道,應該沒有危害吧!」

青少年容易受到同儕吸菸行爲影響,根據「112年青少年吸菸行爲調查」顯示,若周遭有吸菸的朋友,其開始吸菸的機率大幅提高,甚至比沒有吸菸朋友的青少年高出17.5倍,國中生高出22.7倍、高中職學生高出13.1倍。

此外,未曾吸菸學生中,有17.9%表示,未來一年內好友提供紙菸時,自己可能會吸菸,國中生約13.6%、高中職學生約21.9%。由此可知,同儕吸菸是影響青少年吸菸行爲的重要因素。其數據顯示,2成學生族羣同意受誘惑,只要同儕遞煙就會吸。

羅素英提醒,朋友是青少年在社交中不可或缺一環,若身邊好友有吸菸行爲,可能會削弱青少年對煙品危害的認知與警覺心。近年,煙商持續利用時尚包裝、迷人設計與社羣行銷等吸引年輕人的方式,擴大潛在吸菸族羣,同時也使戒菸難度提高。

爲因應傳統煙品及新類型產品,例如:電子煙、加熱式煙品對青少年健康危害,國健署與教育部攜手合作,推動校園菸害防制工作,由教育部頒佈「校園菸害防制實施計劃」,明定各級學校菸害防制工作內容。羅素英說,透過跨部會的合作,加強菸害防制宣導,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意識。

羅素英強調,切勿因「好奇」、「朋友慫恿」、「沒有煙臭味」就嘗試電子煙;電子煙和傳統紙菸一樣含有尼古丁,對健康有害。依菸害防制法規定,除對製造或輸入業者、廣告業或傳播媒體業者有重罰外,供應類煙品或其組合元件,處新臺幣1萬元至25萬元罰鍰;使用類煙品者,處新臺幣2千元至1萬元罰鍰。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延伸閱讀